高管招聘工作回顾

  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组建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市场化选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人才强企战略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途径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开展了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工作。五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国资委共组织了100家(次)中央企业的103个高级经营管理职位进行公开招聘,按照资格审查、考试测评、组织考察、人选公示、签约聘用等程序,从5985名应聘人员中录用了89人,其中总经理(院长)2人,副总经理(副院长,副局长)37人,总会计师40人,企业总法律顾问10人。总的看,国资委组织的公开招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有机结合。在公开招聘工作中,国资委党委主要是管原则、把方向,在审定公开招聘的基本条件、基本程序、基本方法等原则性问题后,负责监督公开招聘是否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在人才选拔上,始终坚持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改变过去仅由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的做法,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家、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和着名学者担任命题专家和面试考官,根据测试情况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组织人事部门对有关人选进一步考察了解,国资委党委根据考试考察结果集体研究决定人选;在人选任用上,改变传统的委任制,实行聘任制和试用期制。通过公开招聘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人才结合的模式,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用机制。

  二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聚了优秀人才。公开招聘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制、身份和地域等界限,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面向全球进行人才资源配置,凡符合招聘条件和职位要求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拓宽了选人渠道,遴选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视野开阔,市场意识强,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工作思路,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五年的积累,国资委还通过公开招聘建立起了1900多人的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储备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为了充分发掘这笔宝贵的财富,国资委从推进全国国有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公开招聘人才库向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开放,由他们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人选。目前,已有20多名纳入人才库的人员被推荐到中央企业或地方国有企业任职。

  三是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营造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国资委公开招聘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这一基本原则,通过严格的工作程序和专门机构、社会大众的全过程监督来保证公开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努力搭建人才成长和使用的新平台,创造有利于人才展现才华的良好氛围。公开招聘过程中,坚持招聘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相分离,从工作制度和程序上建立“防火墙”,杜绝用人腐败的产生;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考试测评手段,为人才进行自我展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经过几年的努力,国资委公开招聘工作已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推动了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为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人才支持。在国资委公开招聘的示范带动下,中央企业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化选聘方式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主要手段,目前98%以上的中央企业开展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达到总数的30%以上。为了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公开招聘和内部竞争上岗工作,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和内部竞争上岗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关于公开招聘和内部竞争上岗的两个《工作指南》,使中央企业公开招聘和内部竞争上岗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将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2003年 6户企业 7个职位 463人报名应聘
2004年 22户企业 23个职位 937人报名应聘
2005年 25户企业 25个职位 1207人报名应聘
2006年 25户企业 26个职位 1775人报名应聘


历年报名人数图


管理维护:国资委信息中心  网站 电话:010-63192334 Email: webmaster@sasac.gov.cn
国资委总机 :010-63192000   国资委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100053) 京ICP备03006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