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雄安新区周年之际:中国建筑为雄安新区拓展幸福空间

文章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8-04-02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开始上演。

2017年11月22日,中国建筑中标“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为新区城市运营打造创新模式示范基地,也是雄安新区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第一次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中标到开工建设,再到所有钢结构单体顺利封顶、装饰装修机电全面铺开,各项建设依次展开,中国建筑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中,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雄安模式、雄安质量、雄安智慧和雄安精神。

开启雄安模式

千年大计看开局,作为雄安新区开篇之作,这一项目意义非凡。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其发展构思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开发建设模式,集现代城市建设、产融结合等综合性创新因素于一身,某种意义上将为世界城市建设贡献中国样板和中国智慧。

雄安新区周年之际:中国建筑为雄安新区拓展幸福空间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项目主要承担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会议培训及企业办公等主要功能。建成后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项目采用投资、建设、运营、基金管理一体化模式,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组成中国建筑联合体,与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这种模式体现了联合投资、收益共享的共享经济模式,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集中相关优势资源推进项目,共同探索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共建、共管新模式。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投资人不管建设,建设者不去使用的老模式,创造了投资-建设-运营-基金管理的一体化新模式。

“项目创新了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中建联合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业务,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考虑项目,责任心和全局观得到了提升。”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雄安质量

中国建筑依托自身在物业开发、城市运营、创意设计及现代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项目基金管理、装配式产品建设、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写字楼、配套商业及公寓板块的开发运营等方面提供卓越的系统化、全流程服务。

质量和安全是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为保障项目质量,中国建筑建立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要素方法制定质量样板引路制度、质量巡检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过程实体质量标准。同时,以建筑节能、绿色环保、装配式钢框架、集成房屋为基础,编制了《雄安市民中心项目质量创优策划》,对标“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创优要求,分解任务,严控质量。

装配式构件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形成了一个数据流和信息流,各个环节相互匹配。每个构件里都“埋上”了芯片或张贴了二维码。芯片和编码里包含有生产时间、生产地点、检测人员、物流人员、安装工人、安装位置等各类信息。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构件的“前世今生”,实现全工序全过程大数据管理。

作为“雄安第一标”,质量不仅要过硬,安全更要万无一失。项目安全培训基地包括VR虚拟体验、跨步电压体验、人字梯颠倒体验、挡土墙倾倒体验、密闭空间作业体验等20余个体验项目。从去年11月以来,项目开展安全教育培训17000多人次。

在工地入口,工人可“刷脸”进入。工人的单位、工种、考勤、安全教育、个人信息、信用评价等录入系统,方便管理。在现场,工人身处何处,在屏幕上点开就能知道。如果有人遇险,可马上求助,加强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项目部每天早上进行千人安全喊话;开设医疗室,每名工友都在进场前到医疗室进行免费体检;实行“安全行为奖励卡”制度,改变传统项目“以罚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一线安全员配备检查神器——智能化安全帽;为夜间作业人员在智能化安全帽上配备了照明头灯;引进“黑科技”——安全生产情绪识别系统,有效识别人员面部肌肉产生的微小振幅和频率,经计算机分析后得出建设人员的潜在情绪结论,以此为依据,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凝聚雄安智慧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是什么样?项目建立了协调的生态本底修复体系,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可实现最大暴雨强度下的场地雨水零排放。

项目采用人与建筑环境有机协调的设计。经过精细化的模拟和分析,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设置智能可调外遮阳,在节能低碳的同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采用经济适用但又环保绿色的材料和设备系统,PM2.5去除力达95%,提供安心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设置室外跑道和健身场地,引导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项目搭建了共享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可与周边社区规划融合。设计了面向公众的服务中心和商业体系,能在新区建设早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包括鼓励绿色出行的充电桩系统、共享单车的智慧骑行系统、模块化处理厨余垃圾并循环使用技术、共享的商业服务设施等。

项目正在同步建设数字园区,基于BIM平台全过程贯穿设计、施工和运营。项目基于BIM模型,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利于项目可视化,减少70%以上的施工变更,快速精确算量,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将搭建面向公众的智慧精准展示,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紧密连接,数字化展现明日雄安整体规划和特色。采用人脸识别体系,精准化的提供室内展示导航和定制化的服务,展示未来新区的低碳生活生产方式。

创造雄安效率

用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的安装,5天完成建设现场临建布置,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0天完成35500立方米基础混凝土浇筑,12天完成现场临时办公、生活建设布设;20天完成5万米焊缝焊接作业,相当于6个珠穆朗玛峰高度;25天完成12200吨钢构件安装,相当于2个埃菲尔铁塔用钢量;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

在这惊人的成绩背后,是数以千计中建人携手奋战的结果。

2017年11月3日中标公示,11月5日组织超过200人的前期准备团队,12月4日建设许可手续办理完成,12月7日项目正式开工,7天时间内,组织2500多名建设人员进场建设。

截至目前,项目共集结了共700多名管理人员,40多家作业队伍和专业单位、5000多名建设者。他们抗冰雪、斗严寒、战雾霾,一天当做三天用,24小时倒班作业,日夜奋战在项目一线。

8个单体同时铺开,以单体建筑为单位划分工作组,实现共同推进,同时每个单体将专业分包和土建等工序进行穿插。

市民服务中心项目8个单体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其中1栋是模块化集成房屋装配式,另外7栋是钢结构装配式。简单说就是在工厂把房子盖好,大到内部装饰、小到里面一根电线,全部做好,然后再整体运到现场接装,像“搭积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品质和建设速度,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钢结构构件全部在工厂加工、运输到工地进行拼装,运用焊接机器人焊接,把工作效率提升了5-6倍。预制构件全部信息化管控,先运输哪块,先吊装哪个部位,工人施工的点位怎么调度,事先都在信息系统中预演。40天即完成了3万平方米的房屋拼接吊装。

包括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内,30多项建筑新技术都运用在这一项目中,这在国内民用建筑史上尚属首次。

为了跑在时间前面,项目建立了机电设备安装数字化预制加工基地,运用精度500级BIM技术建模,采用二维码编号、手机APP以及VR技术交底,配备数字切割、自动焊接等先进设备,所有的安装配件都在基地预制,同时,压缩设计周期、进行工艺优化、减少湿作业,节省工序交替时间,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建设效率。项目比同体量工程建设速度快2-3倍。

建设绿色雄安

项目采用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建筑垃圾比传统减少80%以上,构件工厂化生产,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减少了施工噪音。便捷运输、快速构造、施工工期短,相比传统模式缩短60%。

走进办公区和生活区,明亮的箱式板房映入眼帘让人赏心悦目,前面一排箱式板房全部自然采光,大大降低了能耗。这些箱式板房共1.9万平方米,包括办公区和生活区,可以周转利用。

项目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实现雨水收集,污水自主净化;无需空调,而是向地下打入120米深、直径15厘米的1510口井,实现与深层土壤热量交换,满足供热、制冷。雨污水自平衡,能够让园区产生的雨污水自我消纳并实现再利用。

整个工地上竖起两个噪音监控屏,噪音监控屏24小时对工地噪音进行监控。监控显示,工地噪音绝大数控制在50分贝左右。同时,现场使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进行建设。

从办公区旁的东一门进入工地,项目的空地上绿油油的,这是绿色阻燃防尘网。雄安冬季雨水少,气候干燥,冬季建设容易产生大量的灰尘,铺盖阻燃防尘网有效地降低灰尘。道路上都铺设了定型化钢板,包括中建大道、中海大道、争先路等都是如此,这些钢板厚2厘米,既有效地保护了路面,可以承载大型货车的碾压,还可以保护土地资源和抑制扬尘,同时可回收利用。

项目大量采用钢结构形式,大部分房屋为钢结构房屋,整个工地用钢量1.22万吨,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浇筑量。钢柱、钢梁、钢桁架和楼面板、楼梯等现场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加工技术,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既减少了钢材浪费,缩短了工期,又降低材料浪费,节约用水,生态环保。

“市民服务中心建筑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是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目前运用的这些新技术都将在今后新区的整体建设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也为我国民用建筑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提供了示范和先例,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绿色、环保、节能。”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项目在完成相关调试工作后即将投入使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将成为雄安新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窗口,成为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典范。而此项目打造的雄安模式、雄安质量、雄安智慧和雄安精神,也将继续为中国以及世界未来城市的发展贡献中国样板和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王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