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文化 > 正文
中国铁建用“海绵”留住“天上水”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4-12

春雨绵绵,杏花纷飞。杏花春雨中的宁波市慈城新区,有一种烟雨江南的诗意气息。曾几何时的“看海模式”、出行困难、小区积水等现象在这里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雨天不“看海”、不积水的新面貌。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初,浙江省宁波市被评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慈城新城生态区海绵化改造工程是其中的“水源涵养与山洪防治示范区”。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五局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宁波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在宁波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中铁十五局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为宁波市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等方面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新城不但参照了古城的路网格局和城市肌理,还借鉴了澳大利亚悉尼市的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城市规划手法,创新设计了一个能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生态净化、回收、利用的系统。”该项目负责人司发旺说道。

停车场会“呼吸”

在宁波慈城新城白米湾村,随着中铁十五局海绵生态设施的建设,让该村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夏季的宁波暴雨频降。每到雨季,有些小区的积水常常在20厘米以上,汽车在半路上抛锚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家住江北区慈城新城云鹭湾的李先生却能在下雨天照常出行,这一切都归功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整个慈城新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会吸水,下完雨也是干干净净的。”李先生满意地说。李先生的感受,正印证了宁波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提出的目标——让群众有获得感。

除此之外,该集团为白米湾村新增6处会“呼吸”的停车场。根据“海绵+”的理念,中铁十五局在这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设中采用全透水层结构,透水面层采用“透水砖+透水沥青”的新型材料,让停车场实现了从渗水到净水再到排放的闭合系统。

“在有植被覆盖的条件下,降水中的10%会形成地表径流,50%下渗成为土壤水和地表水;随着城市的建设,地表径流会增加到50%以上,而下渗则会减少至10%甚至更少。我们采用的透水砖中间留有空隙,砖下面还有碎石层、沙层和预埋好的渗流管,雨水能够快速下渗,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雨水经过碎石层和沙层过滤,还起到了净化作用。”该项目总工陈少华介绍说。

环绕狮子山铺设的双幅双色透水沥青路面

除了这里的停车场会“呼吸”之外,他们还为慈城新城铺设了10公里的双幅双色透水沥青路面。如今的慈城新城白米湾村正逐渐变为一块神奇的“海绵”,正如村民们赞叹的那样:“我们这里的公路不仅能吸水、蓄水,还能渗水、净水!”

8万平方米水库换新颜

2017年4月,宁波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位于江北姚江—慈城片区,共31平方公里,3年计划建设164个项目,涵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类型项目。

8万平方米的姜湖水库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姜湖水库,是试点内的主要海绵体。水域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11座足球场那么大,总库容30万立方米。该水库未曾进行过清淤,加之渔业养殖密度大、饵料沉积等原因,导致水库底泥污染物含量过高,水质下降。姜湖水库内源污染主要为湖底淤泥,淤泥方量大,清理难度高,如何解决淤泥堆放处置问题?中铁十五局城建公司宁波慈城海绵化改造项目部对湖底淤泥进行回填脱水固化,并用两级网箱石笼将淤泥“装”起来,填筑成堤岸。这种堤岸不仅可以防止雨水冲刷损毁,而且柔性好、透水性好,他们在网箱石笼间的淤泥上种植植物,增强河道自净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

除了将湖底淤泥填筑成堤岸之外,他们还将剩余的5000立方米淤泥就地进行处理,为姜湖打造了3600平方米的浅滩湿地,并在湿地上种植了轮叶黑藻、枯草、鸢尾、美人蕉等吸收水体污染物的植物。

随着水环境的改善,该项目部还在姜湖水域布设了1200个人工鱼巢,这些人工鱼巢将有效提高鱼群密度,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水生生态系统。同时,每到湖面高于日常水位10 厘米时,就会开启湖西侧的一个排涝泵,将湖水强排出去。该人工湖的理念就是效仿古县城的慈湖,雨季时积蓄的雨水,在旱季则可以用来灌溉。

如今,姜湖水库已经恢复洁净,水质也从Ⅳ类提升至Ⅲ类。当人们再次走进姜湖水库,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青山横北,绿水回南”的美好景色。

绿色农田有了生态保护屏障

茂盛的马尼拉草像卫士一样保护着农田,农田里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有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情画意。这是中铁十五局慈城新城海绵化改造项目生态农田恢复工程施工现场。

该项目部在农田旁边设置了植草沟。植草沟下凹20厘米,底部设置排水设施,回填种植土后植入马尼拉草皮,沟底散铺鹅卵石。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被绿草点缀的植草沟,像这样的植草沟,有近4000平方米。

“生态农田恢复工程采用传输型植草沟将区域内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调蓄设施串联起来,一方面收集地表雨水并进行过滤,一方面通过底部盲管收集渗透雨水净化后排入生物滞留设施。这道沟相当于在雨水和地下水之间安装了一个过滤器。”据陈少华介绍,植草沟根据功能分为传输型植草沟和渗透型植草沟,传输型植草沟主要起收集、传输雨水径流的作用,渗透型植草沟主要起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作用。

生态农田恢复工程三级处理塘

在农田里还分布着大大小小5个雨水花园。天晴时,它们是一片片浅凹绿地,适宜各种植物茂盛生长;下雨天,它们是一个个“蓄水池”,通过植被吸收和吸附对雨水进行净化。这些雨水花园集雨水收集和净化功能于一体,并在源头实现雨水净化。

“雨水花园在雨季时用来收集、利用和净化雨水,平时很少有水,甚至没有积水。建设这样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不仅要满足采光条件,而且土壤组合也有一定比例,确保土壤的渗透率。”司发旺介绍。

施工后的前洋村村庄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