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融合创新 提升全球化经营水平
开放包容融合创新 提升全球化经营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5-11-19
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以国际航运、物流码头、船舶海工修造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50多年来,始终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之一。中远跨文化管理具有历史悠久、全球布局、环境复杂、融合度高等鲜明特点。上世纪60年代便在海外设立航运代表处,80年代在海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目前形成中远美洲、欧洲、非洲、澳洲、香港、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九大海外区域公司,控股4家海外上市公司,境外企业733家,境外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分别占集团总资产和营业总收入的42%和57%。
一、中远跨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就是一种跨文化管理。戴维.A.利克斯曾说,“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跨国企业应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上寻找最佳结合点,实现本土文化与所在国文化有机衔接,创立双方认同接纳的管理模式。中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坚持以“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负社会责任、做企业公民”为导向,始终尊重文化多元性、把握文化差异性、强化文化引领性,积极从加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建设入手,努力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有效推进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为海外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
严守所在国法律法规是海外企业走得远、走得稳,实现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跨国经营的敲门砖和通行证。中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入乡随俗”,把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放在首位,依法经营、依法治企。加强外派人员培训和管理,把熟悉所在国法律法规和跨文化管理作为外派人员推荐选拔、派前谈话、业务培训、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聘请当地资深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业务拓展,都进行全面充分的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控体系,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按照国际资本市场要求规范运作,严格履行合同、主动依法纳税、自觉维护劳工权利,认真执行环境法规,提升企业管治水平,多次获得国际组织颁发的最佳公司管理、最佳承运人和杰出董事会大奖。二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处理好与所在国政府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海外事业发展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由于西方国家实行选举政治、政府更迭频繁,在与政府部门交往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偏不倚、不触碰底线的原则,注意把握分寸尺度,保持政治中立,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避免因政权更迭等复杂政治环境带来的风险。同时,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公关活动。如我们聘任国外政要和社会名流担任高级名誉顾问,为中远海外事业发展出谋献策。针对在美国遭受的一系列不公正待遇,聘请公关公司协助开展公关工作,推动美国政府取消了对中国航运企业“受控承运人”等不公正待遇。坚持高层互访,每年不定期拜访并邀请西方国家政要、使节访问中国、走进中远,增进了解沟通,使他们成为中远海外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者。三是拓宽跨文化国际交流平台。
树立企业国际化品牌形象必须拓宽跨文化交流渠道,增进各界对企业的认知认同。集团坚持每年主办国际航运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受瞩目的高峰论坛——“国际海运年会”,搭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高端平台。积极参加亚洲博鳌论坛、金砖五国工商理事会、ITF国际运输论坛、冰岛北极圈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树立中远开放、包容和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利用海外发展重要节点,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如举办“柳林海”轮首航西雅图港、“平乡城”轮首航澳洲、中美恢复海运关系3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所在国政要、重要客户和主流媒体参加,争取各界人士对中远的支持。集团主要领导也利用出访时机主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定期邀请海外媒体访问中远。充分发挥中国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中远海外区域公司负责同志大多担任中资企业商会领导职务,积极联合中资企业统一对外、一致发声,加强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维护中资企业利益。四是坚持本土化运作。
本土化是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显著标志。多年以来,中远始终坚持“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充分发挥当地员工熟悉当地人文社会环境、贴近海外市场、熟悉国际商业规则的优势,加快海外事业发展。在海外我们实行“招聘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和管理本土化”,坚持“就地取才”,中远海外公司雇佣外籍员工4600多人,占海外员工总数的90%以上。倡导“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理念,完善外籍员工管理和薪酬机制,确保中外员工身份平等、责权利统一、相互尊重。打破外籍员工职务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对爱中远、能力强、业绩优的外籍员工委以重任,各海外公司均有外籍员工担任常务副总、总经理或执行副总裁等高管职务,发挥重要骨干作用。五是融汇东西方管理优势。
以“法”为重心的西方现代管理和以“情”为特质的东方式管理,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远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理念,融合东西方优势,增进中外员工文化认同。一方面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尊重规则秩序和契约精神。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系统集成、全球契约等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发挥东方“人情味”管理优势,严管善待。坚持每年评选“洋劳模”,组织“洋劳模”到国内参观疗养,集团领导亲自接见并广泛宣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员工授予杰出贡献奖、开拓奖和忠诚奖,颁发金、银、铜牌。中远希腊码头公司开国外企业之先河,专门为码头工人开设食堂,解决午餐问题。各境外企业还积极效仿国内工会“五必访”做法,对困难和生病外籍员工及时组织慰问,增强了外籍员工企业归属感。一位已在中远服务18年之久的海外公司副总经理曾感慨说:“中远就是我温暖的家,是我的归宿。”六是寻找价值契合最大公约数。
尊重、理解、沟通是消除文化冲突、实现文化融合、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多年来,中远始终把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发展作为“求大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取价值契合最大公约数。如2014年,中远美洲公司主动与合作企业、当地工会谈判,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机构重组,成功关闭在西雅图、旧金山、芝加哥的8家分公司,减少外籍员工70多人,节约人工成本数百万美元,有效防范了劳工风险,提升了运营效率。在希腊债务危机过程中,中远希腊码头公司希腊籍人事经理提出,她很爱国,希望公司增加就业岗位,为希腊度过困难做贡献。中方总经理从公司价值最大化才能更好服务希腊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只有把公司这个“家”建设好,保持良性发展,才有能力为希腊多做贡献,成功说服了对方。中远海外公司普遍建立了公司领导和下属员工直接对话机制,充分征求外籍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深受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外籍员工欢迎。我们充分尊重所在国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远澳洲公司号称“小联合国”,制定了员工身份平等、相互尊重的十项原则,充分调动了来自16个民族、123名外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向当地员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端午节请员工吃粽子,中秋节请员工品尝月饼,春节安排员工联欢,让外籍员工更加了解中国,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七是承担世界企业公民责任。
跨国企业必须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推动者和先行者。多年来,中远坚持以责任文化为引领,注重承担广泛的“企业公民”责任,积极促进当地就业、履行可持续发展责任、开展公益慈善等系列活动,有效维护了与当地社会的良好关系。如,2002年,受911事件冲击,国际航运巨头纷纷从美国波士顿港撤销航线,使波士顿这个百年老港濒临关闭。针对麻州政府的请求,中远经充分调研,开辟了唯一一条亚洲直挂波士顿港的集装箱航线,解决了9000名码头工人的就业问题,并间接创造了35000个新的就业岗位,受到美国政府和当地社会的广泛赞誉。2010年,中远成功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后,仅从国内派了7名管理人员,没有派1名码头工人,还为当地新创造了1200个就业岗位,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码头工人罢工事件,码头集装箱装卸量由接管前的每年48万TEU,增长到现在的300万TEU。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以来,中远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9年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典范榜,连续8年获得GRI A+ 评级。八是打造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核心价值理念的普世性和特质性,对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至关重要。去年以来,为配合集团2020年发展战略实施,我们启动了中远核心理念的升级再造工作,形成了“4-1-2”中远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具象为“船文化”。四个内核即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精神,是中远这艘巨轮的文化压舱石;一条主线即中远传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两个支撑即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是中远事业大厦的文化支柱,是助推企业破浪前行的动力风帆。我们确立了“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客户为尊、人才为本、安全为基、责任为上、创新为魂”的中远价值观,“打造世界一流的集成全球航运、供应链、海洋工程与油气储运服务综合物流企业。”的愿景。倡导“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并将其解读为奋斗精神、领航精神和协同精神。升华中远“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导入国际人道主义和全球契约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员工共识。我们正在全系统通过媒体宣传、现场宣贯、印发中英文文化手册、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知识答题、口述历史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推进文化宣贯和理念落地工作。二、跨文化管理的经验启示
50多年来,中远之所以能够化解各方不利因素,不断实现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得益于坚持把跨文化管理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了一套跨文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文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启示:
一是跨文化管理要坚持“本土化”导向。
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存在差异,造成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跨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必须适应所在国家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坚持“本土化”方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加强文化相融,坚持“在撞击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型文化,做到“入乡随俗”、“求同存异”;否则,会因“水土不服”而陷入困境。二是跨文化管理要坚持“全球化”思维。
加强跨文化管理,归根结底就是要发挥其对海外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全球化”思维,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外籍管理人员智慧,融合东西方优势,将文化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中,构建“战略、管理与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管理体系。三是跨文化管理要坚持“人本化”理念。
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要坚持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国籍、民族、区域、种族隔阂和政治干扰,树立“进了企业门,就是企业人”的人文理念,增强外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平等互信的良好氛围,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业务精湛、综合素质过硬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四是跨文化管理要坚持“公民化”责任。
跨国企业必须强调共赢互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高度负责的“公民化”精神。恪守诚信经营,积极为所在国当地社会提供最好的企业运营和产品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参与当地公益和慈善事业,造福当地社会和人民。强化文化传播,提高所在国政府和当地人民对企业的理解和认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有效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远集团将继续加强跨文化管理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实现企业可持续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添彩,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