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文化 > 正文
中林集团: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战项目创佳绩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11

这里是中国最具区位优势和开放色彩的边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连接着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和重要枢纽,更是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她便是中国北方明珠--绥芬河。这里有一支纪律严明、不怕吃苦、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央企团队。他,就是中林集团绥芬河国林木业城项目团队。

绥芬河国林木业城项目是央企与黑龙江省林业的第一个示范性合作项目,也是进驻绥芬河的第一家央企,承载着黑龙江林业人多年的希望,也寄托着中林人的梦想。就是这支管理人员只有24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围绕国林木业城项目建设,中林集团着力打造一流平台,引进一流项目,发展一流产业,配套一流服务,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

工程三月破土动工,打破气候局限。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属大陆季风气候,三月份气温为-11℃-1℃,白天还需穿着棉衣等厚重的保暖衣物,在如此恶劣的施工条件下,2014年3月,经过一个冬季的准备工作后,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创造了绥芬河有史以来最早工程施工的奇迹。办公条件更是简陋、再加上气温低,为确保施工顺利、安全开展,工程部全体人员每天坚持8小时不离开工地现场,一天喝不上一口热水,几乎没有休息日。

在极端艰苦的办公环境下,总经理李留彬率先垂范,即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项目各项政策,又要坚持每天亲临工程现场鼓励、慰问在现场办公的工程部员工,督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施工,经常是中午在食堂急忙吃个午饭又返回办公室忙于政务。儿子今年6月参加全国高考,他却从未留在身边给过贴心的照顾。高考是中国家庭天大的事情,可他却远在千里之外,根本没有机会关注孩子高考的事情,更莫说帮儿子辅导功课。离家工作以来,李总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工作以外的要求。由于过度辛苦劳累,感染重感冒连续半个月打吊瓶,每次都是手背上血迹未干又回到工作岗位,坚持每天到工地视察。

副总经理潘长德每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前往工地的路上,同工程人员吃在工地,办公在工地。今年绥芬河市连续阴雨,降雨比往年明显偏多,他经常满身泥土,毫无怨言地奋战工地一线;在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又要协调政府、管委会及各审批单位,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几个月下来就由“小白脸”变成了一位“黑汉子”,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总会计师雷东锋来项目之前任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财务管理处处长,当组织安排他拟任国林木业城项目总会计师兼财务部经理时,他没有任何推辞,接受组织安排,毅然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去。离开北京时,孩子刚满八个月。到项目以后,主动放弃休息日,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承担起了公司的党务和后勤等日常工作。他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责任,激励着项目建设中的许多年轻同志。

正是因为领导班子成员们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怕阴雨、不畏严寒,勇于直面困难,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尊重,提高了团队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整个项目建设呈现出人人“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工程部全体员工自3月15日组建以来,就像钉子一样紧紧盯在施工现场。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不怕苦,不叫累,任劳任怨。他们每天两次深入施工现场,抓工程进度,查安全隐患,看施工质量,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5月25日,国林木业城一期大部分单体建筑已完成基础建设,一幢工业用房已经封顶。二期场区土地平整已接近尾声,6月初将全面开工。

集团公司选派的4名青年业务骨干来绥芬河支援项目建设,一位青年骨干曾发言说:“激情成就梦想,梦想造就未来。我们这些青年人只要有了激情,天大困难都不在话下”,当他们满怀激情地来到项目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陌生的岗位、陌生的同事,一切从头开始,困难重重,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怨言,全身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当工地上车水马龙,一片沸腾,热火朝天大干的时候,节日悄然临近。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都从未长时间出过远门,而今,却身在千里之外,数月来魂牵梦萦,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随着佳节的到来一齐涌向心头。他们多么渴望飞回到亲人的身边,但为了项目建设,他们始终坚守项目一线。来的时候都是白净的小伙子,几个月下来都变成皮肤黝黑,满靴黄泥的工人模样。

负责招商工作的张驰,孩子刚出生70天就从北京来到了项目一线,接手招商工作,到任后就忙于拟定合同,接见客户,签订协议,只有晚上回到宿舍才给家里打个电话,初为人父,思念女儿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他却没有因此回北京看望过一次。这是一个中林人敬业无私的优秀品质的体现。何昕受命整理工程规范制度,在没有资料,没有帮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多方请教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制度的起草,得到领导充分肯定。王奔所学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到工程部工作后,分配他每天整理施工日志,他努力钻研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术语和工程知识,现在已能独立完成施工日志的整理和报告工作。马舜之出生在南方,初到东北,又赶上本地多年不遇低温多雨天气,身体一直处于低烧、胃病、厌食状态,但他没有多休息,多天抱病坚持在施工现场,让所有员为之感动。

工程部负责人伊忠心,他大胆负责,勇于担当,工作中要比其他同志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每天带领工程部同志察看施工现场,手把手教会新同志做好施工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监理单位和主管领导。特别是发现干燥窑基础有严重问题时,经与监理单位反复推敲,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公司挽回了损失。

工程部锅炉工程师董建立,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分内分外,他都冲在前,干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程部刚组建,人手不多,他身兼多职,做了许多分外工作。修建工地办公室,他担起电工职责,架梯布线,修旧利废,节约了许多支出,保证了及时用电;工地打深水井,他买管送电,提水化验,保证了工程和职工生活用水;工地组建食堂,他又是管理员,做预算,购设备,购粮买油聘厨师,他的努力和付出,使监理单位、工程部员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正是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中大胆使用,定目标,压担子,很快使一批优秀的项目建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带动了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高。实现了项目建设“技术水平高、投资费用省、建设速度快、能耗指标低、环保效果好”的理想效果。

这是一个普通的团队,不求回报的奉献者;这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出新时代中林人的形象,他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中林大发展壮美的乐章。“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国林木业城项目团队必将交出一份让中林集团满意的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