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文化 > 正文
中国石油:传承精神血脉 熔铸文化司南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1-1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强调:“要深入推进重塑良好形象常态化长效化,不断赋予石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提升品牌价值和公司形象。”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文化建设持续提速,释放文化软实力的能量,强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没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就难言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这已是现代经济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便是这些企业长盛不衰的基因之一。

综观世界优秀企业,无一不具备与其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重视搭建企业共同的价值体系,培育经营哲学,让其为企业发展凝聚力量、铸魂育人。对于中国石油来说,松辽大地上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原油的背后,陕甘宁盆地里诞生的中国第一大油气田背后,西气东输的滚滚蓝金背后,都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文化基因密码……独特的石油文化,薪火相传半个多世纪,成为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壮大的不竭动力。

传承精神血脉,熔铸文化司南。中国石油集团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审时度势,做出“重塑良好形象”“弘扬石油精神”等重大决策部署,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倾力把发展的信心树起来、把为油奉献的精气神提起来、把干事创业的劲头鼓起来。

重塑良好形象,抢占员工的思想阵地。领导干部“把办公桌搬到生产一线”;抓好“关键少数”,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开展石油传统教育;石化企业主动敞开大门,破解邻避效应;依托主流媒体平台,讲好石油故事,传播石油文化,着力打造“责任中石油”“创新中石油”“绿色中石油”“奉献中石油”的形象……两年多来,在“人人争当企业形象大使”的历程中,“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自豪感被重新点燃。

弘扬石油精神,凝聚发展的强大动力。夯实思想根基,打造铁人式党员干部队伍,全力应对困难和挑战。在长江中下游频发的暴雨中,印有宝石花的油罐车驰援灾区,分秒必争;在西部山区的全国扶贫大军中,从未缺席石油身影;面对低油价的行业洗礼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石油精神跨越时空,赋予新时代石油人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面临新使命,新使命召唤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理应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企业跻身世界一流的永续动力。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中国石油更是责无旁贷。

增强文化软实力,就要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筑牢百万石油员工共同的思想基础。信息社会,价值多元;改革深入,必涉及利益调整,所以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引导力、凝聚力。

增强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石油精神是中国石油核心竞争力和独特文化优势的灵魂与根基。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中国石油今天面临着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时代使命与任务。因此,要像开发油气一样挖掘石油精神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新的内生动力,实现稳健发展,推动建立重塑形象的常态长效机制,让“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公司形象永葆青春。

增强文化软实力,要塑造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做好梯队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其根本是人的思想建设。要厚植“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成长土壤,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狠抓队伍作风建设,筑牢铁人梯队的坚强基石,培养造就一支“对党忠诚、政治坚定、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石油企业家群体。

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在新时代的感召下,石油人必将用新的奋斗,让石油文化成为石油事业的精神引领,也必将让石油事业推动石油文化释放恒久活力!

【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