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文化 > 正文
40年架起沂蒙老区坚强电网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10

从仅有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年供电量不到1亿千瓦时,到如今“火树银花不夜城”,40多个春秋悄然过去,山东临沂电网经历了从小到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壮大过程,沂蒙人民也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智能化用电的飞跃。

手抬肩扛 十年艰辛架电路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40年多前山东沂蒙老区是贫困的代名词。临沂地区仅有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全社会用电量9800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11千瓦时,按照每家一盏40瓦的灯泡、每天开灯4小时计算,仅够用68天。1988年,临沂所辖的12个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行政村通电率只有33%,这些无电村大都散落在山谷沟壑中。

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着昏暗油灯下孩子期盼的目光,临沂供电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再也不能让下一代点油灯了。”为期10年的扶贫架电之路就此开始。

由于山高路险,架电工作异常艰难,现代化的施工机械用不上,供电员工靠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人抬肩扛。“当年,供电员工把电从山下架到俺们村整整用了40多根水泥电线杆。一根就两三千斤重,要10多个人一起抬。有4里多山路是车没法走的,施工工人就一根一根地抬了上来。”苍山县大炉乡扁担山村村村民刘传生回忆说。

在扶贫架电中,临沂供电公司成立了359个施工队,参与施工的供电员工达9558人,共无偿投入资金、物资计1418.61万元,新架10千伏线路273.69千米、低压线路2320.24千米。

1994年6月23日,苍山县大炉乡扁担山村鞭炮齐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一天,临沂市最后一个没有通电的行政村扁担山村通上了电,全市村村通电庆祝大会在苍山召开,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至此,全市954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临沂也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中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后,临沂仍有散落在各个自然村的11.75万户农户没用上电。为让所有无电户能在1996年过一个亮亮堂堂的春节,临沂供电公司一级级立下了军令状。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1996年2月18日,农历大年三十,沂蒙山腹地的费县薛庄镇西红峪自然村通了电,宣告了山东省实现户户通电目标,临沂也成为全国18个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地区。

巍巍蒙山见证了扶贫架电、“户户通电”工程的艰难。根据群众意愿,当地政府在海拔900多米的蒙山之巅,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立柱的光明亭,永远向世人颂扬着供电人的故事。

跨越发展让沂蒙百姓用好电

1986年到1996年电力供应短缺的年代,临沂底子薄,工业只有水泥、化工几个行业,平均用电负荷缺口5万~10万千瓦,年缺电量2.7亿至5亿千瓦时。“架电架电,架了电又没电!”“晚上的电九点半,十点不来准完蛋,打开电视看再见。”“白炽灯变成萤火虫。”百姓流露出不满。

为了让沂蒙老区人们用好电,临沂供电公司自1998年来,先后投入近70亿元对临沂电网进行改造。1999年,邹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临沂电网进入超高压等级。2006年,国网山东电力与临沂市政府签署《临沂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加快了临沂电网的发展步伐。临沂电网已发展成为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主网架,布点合理、方式灵活,大容量、高参数的现代化电网,规模跃居全省第六位。2009年,该公司全力推进主网“双过百”工程,年内新增变电容量120.95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输电线路229千米,“十一五”电网建设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2016年8月,临沂供电公司投资7.4亿元,启动了包括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工程和中心村改造项目在内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截至2017年9月15日,“两年攻坚战”项目全部竣工,累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917.2千米,0.4千伏线路2591.1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2094台,共计对全市13个县(区)的535个中心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升级,为290个村通上了动力电,解决了866个自然村6913眼机井的通电问题,灌溉农田面积54.1万亩,惠及农村人口达183万。

经过“两年攻坚战”,临沂供电公司改造区域配变容量增加40.42万千伏安,中心村户均容量提升2.5千伏安,低压线路有效供电半径缩短至450米以内,农村供电设施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电网和设备技术升级,农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临沂正处于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临沂供电公司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继续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添动力。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