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文化 > 正文
漫步创业风雨路 春华秋实果满园
——中钢制品院改革开放40年发展情况综述

文章来源: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1-05

一、四十五年风雨中求索前行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制品院)作为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科技型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风雨历程,经历了金属制品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忆往昔峥嵘岁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进程,中钢制品院历经三次创业;看今朝凤凰涅槃,美好的前景在探索中展现。

第一次创业要溯源自1973年,中钢制品院的前身“遵义金属制品研究所”成立;1979年划归冶金部管理,成为一个部属研究院所;1982年从贵州搬迁至郑州,1989年更名为“冶金部金属制品研究院”。伴随着名称和地点的变化,中钢制品院初具规模。

第二次创业始于1992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的科研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市场经济的到来考验着公司的生存能力,企业发展遇到了连工资也难以正常发放的“严冬”,企业生存面临危机。怎么办?为了生存,院里审时度势,确立了142字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小规模、大经营”的发展模式,在困境中逐步摆脱了生存危机。

第三次创业始于2004年。中钢制品院在摆脱生存危机的同时,企业多年在温饱线上挣扎。为了卸掉包袱,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品院开启了新院再造的征程。通过资产置换,公司基本偿还了银行债务,建成了一个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的新院区,总资产由2004年的1.4亿元增长至如今的4.6亿元,产业规模和职工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截止到今年,中钢制品院业已成为销售收入近5亿元、利润8000万元的企业,为集团的二次创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航船已扬帆,谱写发展新篇章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历史节点上,中钢制品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顺势而为,开启了新时代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壮士断臂之勇重塑发展新局面

在二次创业中形成的“小规模、大经营”的运行模式,为中钢制品院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公司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的迫切性,采取果断措施,用“断臂”的气概进行产业整合。通过一系列的内部资源挖潜整合,目前中钢制品院已经形成了主业突出、优势互补、板块清晰、主辅分离的产业格局,打造出了一个权责明确、高效运行、控制有力的管控运营体系,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钢制品院将原来的“四大板块”、“一黑一白”重新调整为新的“四大主业”:即弹性材料、异型材料、军工材料和质检信息服务,形成了以“弹性材料、异型材料生产为基础,质检信息服务为支撑,军品生产研发为补充”的新发展思路。公司还同步制定了各主业的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逐年分解目标,每年对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近年来,公司主业优势逐步显现,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达到了“形成合力,增强实力,理顺机制,减少消耗”的目的。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开拓市场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中钢制品院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把开拓市场作为推进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两个市场”的战略布局,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参加国际线缆及线材展览会,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宣传了产品,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为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中欧科技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促进制品院的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推动我国金属制品行业新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在北欧及东南亚等市场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在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的工程项目份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

抢抓机遇占领国内市场。中钢制品院每年都由院领导带队参与走访客户,倾听客户需求,通过实施大客户战略,不断强化市场合作关系。钢丝市场方面千方百计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有力保证了销售稳定增长;检测业务抓住铁路等市场扩张机遇,年业务量高速增长,同时在钢结构检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良好的市场信誉。

构建高效的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

中钢制品院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技术创新及研发的投入,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保证不少于1500万元,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充分考虑科技投入产出比,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实体的技术进步。

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出台《院创新激励暂行管理办法》,鼓励科技人员跨部门联合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在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年均发放科研奖励200多万元,调动了技术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目前,以“钢丝连续水浴热处理生产技术开发”项目为代表的大批实用科研成果增强了中钢制品院的核心竞争力,以“神舟号”配套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军工研发高科技成果提高了中钢制品院的知名度。

以推进产品质量改进提升为引擎

中钢制品院每年安排近千万元资金进行技术升级,采用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产能,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订购部分进口设备,通过引进和技术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完善手段,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重点对产业急需的新工艺、新装备、难点疑点,如细规格感应回火、喷丸、电解磷化和水浴技术等进行攻关。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销规模进行了压缩,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给予了更多的投入,逐步淘汰高成本、低收益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三、久久为功,辉煌事业硕果满枝头

改革开放40年,中钢制品院历经三次创业的拼搏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闯过了道道难关,走出了有自身企业特色的道路,初步实现了我国线材深加工领域中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产品制造于一身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

四大产业板块结出累累硕果。以弹性材料分厂和广州市奥赛钢线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弹性材料产业板块,在国内高应力汽车悬架簧用钢丝和发动机气门簧用钢丝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家863课题“轿车高应力气簧弹簧钢丝”的应用替代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地位,实物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油淬火钢丝销往印度、土耳其和美国等市场。以奥威钢线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异型材产业板块,是中钢制品院异型材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的产物,在国内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并成功打入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尤其是公司研制的高强度钢丝绳,已成功地应用于“神舟”号系列飞船,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有电气化铁路用不锈钢丝绳,在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有同类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攀升。建院以来,共完成科研课题300多项,其中有近5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10年以来,主持及参与制修订标准30项,其中国家标准20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均取得成果,其中“轿车悬架簧用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实现产业化后,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中钢制品院所属的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经成为我国金属制品行业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置齐全,检验范围已由原来局限于金属制品行业的几十个项目发展到涉及冶金、建筑、交通、石油等行业的几百个项目、上千个参数,助力我国多行业的生产建设向前向好发展。

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三次创业以来的风雨洗礼,中钢制品院正斗志昂扬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持续迈进。新起点、新征程,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更多,我们将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挑战中把握机遇,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中钢制品院建设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金属制品行业国际一流的科技型企业,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王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