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精心筑造中蒙铁路通道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0-14

9月下旬,内蒙古满都拉口岸,由于位于高纬度地区,天气逐渐转寒,草原开始枯黄。特别是中午时分,大风吹得人头皮发麻,烈日晒得人手臂发痒。

包满铁路三期工程满都拉工地,为抵御大风吹、烈日晒,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头顶安全帽,口戴大口罩,正在安装防护栅栏。

包满铁路三期最长特大桥——跨926县道特大桥完成架梁

中铁十四局负责施工的巴音花站到满都拉站,是包满铁路三期工程,全长约26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目前已经完成全线铺轨。

“我们一上场,项目管理目标就定为打造精品工程,为中铁十四局争光、为中国铁建争光、为中国铁路争光。”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周彦彬介绍。

攻克冻融路基难题

包满铁路三期工程沿线处于我国高寒区,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一盆水泼出去瞬间结冰。夏天干燥酷热,紫外线强烈,穿短袖在户外施工能晒掉一层皮。

当地近70摄氏度的季节温差,对铁路路基填筑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针对设计图纸上6个取料场,中铁十四局建设者经过取样检测,发现有两个取料场的填料粒径及级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于是,他们宁可舍近求远,在其他位置钻孔、取样,经检测,在确认料源质量合格后,才开始使用。

包满铁路(三期)跨926县道特大桥成形的桥梁墩台

包满铁路三期工程的最高填筑路基高达19米,相当于6层楼高,中铁十四局建设者按照每30厘米1层碾压,及时检测压实系数和孔隙率,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针对冻融期冻胀地区的路基控制难题,项目部与中国铁道科学院合作,利用100米路基进行试验,通过在路基填料中掺入水泥、改良剂进行改良,取得了成效,确保了质量。

桥涵过渡段路基最易沉降,是质量控制难点。“最难控制的67个桥涵过渡段,经历了两个冻融期和沉降期,路基沉降均在1厘米以内,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项目负责人周彦彬介绍说。

公铁联合运梁 行驶400公里

包满铁路三期沿线人烟稀少,方圆30公里内,只有20多户牧民。机械配件、日用品、蔬菜等,需要到110公里外的达茂旗购买。非常用的机械配件,则需要到300公里外的包头市或呼和浩特市购买。

“这些困难都容易克服。按照图纸规定,全线3座桥梁共82片32米长的T型梁,需要从400公里外的鄂尔多斯响沙湾梁场运来。这对T型梁的安全运输提出了极大挑战。”项目技术负责人颜维贵讲道。

建设者在T梁架设施工中检查支座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这些梁通过铁路运输。但是,项目部调查发现,火车通过包头车站后,有一处铁路隧道由于梁体尺寸侵限(梁体宽度超出了隧道设定的最大宽度范围),无法顺利通过,只能通过公路运梁。这样一来,包头到满都拉段只能采用公路运输方案,运距长达280公里。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运梁方案。正在维修的内蒙古211省道是必经之路。针对拐弯难等问题,项目部和运梁队伍派出专车和装载机开道,5片梁为1个小组。遇到道路不平时,装载机及时整修,车队以时速30公里的速度稳步前进,前往满都拉。

“由于运输距离长,大家都非常担心安全质量。”项目施工技术部部长曹秀军介绍,“我们还在梁体支撑部位设置了防撞减振橡胶垫板,小心翼翼地呵护,防止梁体磕碰。”

2017年9月3日,首列运梁专列发车。10月13日,T梁全部架设完成,比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的要求日期提前13天。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草原

“沿线草原降雨少,自然生态很脆弱。”开工伊始,项目书记纪秋忠便为大家灌输保护草原的理念,在铁路建设红线以外设立了长达60公里的隔离网,防止车辆人员进入草原。

取土场离线路最近只有500米,取土坑有2米深。为了复耕,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向草原监督管理局咨询,选定符合当地气候的柠条、蒙草等草籽,使植被恢复率很高。

500米长轨送轨车

为了更好地防风固沙保水,他们采用砾石网格形式,边取土边绿化,及时洒水呵护。“现在,取土场已经跟草原融为一体,根本看不到它的痕迹了。”地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说。

项目部专门出台防火管理规定,严禁在工地吸烟,专职安全员在工地全程监督。“工人忙,有时着急上班,忘记关闭房间电源。我们将每个劳务协作队的炊事员聘为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大家上班后的房间电器开关,每月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助。”纪秋忠说。

赛音毕力格是一位“70后”牧民,家离项目部驻地只有100米远。“我经常看到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在草原上捡垃圾,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

“期待着包满铁路全线早日通车,到时我家的牛羊就能更好地外运了。”赛音毕力格家里有300多只羊和80多头牛。他希望中蒙铁路通道建成通车后,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飞驰,中蒙之间的人员物资交流更加密切。“这样,我们牧民致富之路更宽了。”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