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胡金雄工作室: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交集团胡金雄工作室: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06
“让创新步伐永不停歇,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是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三航局胡金雄工程技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奋斗口号。这个以全国劳模胡金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经验足、技术精、专业广等优势,聚焦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开展研发、攻关、应用和推广。自2016年挂牌以来,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工法5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工作室也荣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届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胡金雄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物,不仅是因为他是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顶着全国知识型职工的光环,更是因为他30年如一日争当创新排头兵。他带领的创新团队仅2019年开展的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及群众性技术革新就达100多项,创造的效益达上千万元。
胡金雄工作室从创立之初,就注意突出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突出结合生产实际,集中攻关解决难题;突出人才培养,提高全员素质。形成“三个突出”的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卓有成效的特色创新道路。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效。在港口与航道工程、铁路、桥梁、风电、市政工程等建设领域,创新工作室成果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技术创新了、技术人才梯队搭建了、设备损坏维护率降低了、现场操作更安全了……这些“小”成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大”效益。
哪里出现施工“疑难杂症”,哪里就有工作室成员的身影。乐清湾港区一期南区2号区块软基处理工程是温州地区吹填土深层地基处理的首个工程,需要处理的滩涂面积有1100多亩,起初业主心里也没底,因为这片滩涂含水量达200%,很多到过现场的专家都摇头。有人说,“这滩涂软得像豆腐,鸟都站不上去,更不用说在上面施工了。”
胡金雄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研究工艺工法,他说,“我们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工作室提出采用竹网加编织土工布作为基垫层,局部区域采取双层竹网,在高含水率淤泥上形成高承载力的工作垫层。好事多磨,吹填一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不时出现编织布破裂、鼓包、炸包或塌陷等“病灶”。工作室组织人员“巡诊把脉”,将编织布缝合两道改为三道,单层变为双层,把主吹砂管分解成七八根细吹砂管,针对不同区域铺设不同密度的竹网,逐一消除“病根”。经过一番“手术治疗”,剩余8个区域类似“病灶”复发率降低90%,保证了工程“健康成长”,这项技术也获得了全国QC成果一等奖。
“基岩裸露复杂海床条件下嵌岩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是一项影响项目施工关键节点的技术攻关,胡金雄和他的创新团队以降本增效为目标,针对舟山地区水深、浅覆盖层、基岩裸露、岩面起伏大的特殊海床条件,在稳桩技术、嵌岩成孔技术、设计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形成了嵌岩桩施工成套技术。凭借这项技术的应用,建设的宁波舟山港老塘山港区舟山实华公司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和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程,共计节约成本570余万元,成果获得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工法、中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处处是创新之地。”这是胡金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理念。胡金雄常说:“在工作室的创新攻关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工作室充分发挥硬件优势和技术优势,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拜师学艺、工匠讲堂、工地讲堂等活动,加强业务技能、攻关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训和培养,打造创新团队。在胡金雄工作室的典型示范引领下,中交三航局先后成立了多个创新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