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傈僳族小伙“领证了”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6-19

傈僳族小伙子阿南华生日之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特种作业操作证,正式成为了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一航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的一名电工。

阿南华今年23岁,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因为交通不畅、地处深山峡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走出大山、创造美好生活是当地年轻人共同的愿望。“家里条件不好,初中就辍学了,虽然也到过很多地方打工,但因为没有文化,根本就挣不着钱。”阿南华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为了帮助傈僳族同胞过上更好的日子,自玉磨铁路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中交一航局先后多次邀请像阿南华这样的傈僳族劳务工来项目部工作。尤其是在今年防疫复工阶段,项目部不断增大对傈僳族劳务工的需求量。

“我们帮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收傈僳族劳动力到项目就业,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孙钧的话朴实而坚定,“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原则。”“造血式”的用工模式随即在项目展开,傈僳族劳务工被分配到了电工、焊工等技术岗位学习。

“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项目总工程师丁国龙说,“首先是语言不通,沟通有些吃力。”为此,项目部找到了一些懂傈僳族语言的当地工人充当翻译,同时利用工余时间轮番给傈僳族劳务工上汉语课。经过一段时间耳濡目染的沉浸式学习,一些傈僳族劳务工已经可以用汉语和大家交流了。

还没来得及高兴,丁国龙又发现了新问题。由于一些傈僳族劳务工辍学较早,文化程度不高,想让他们学习一门技能还有一定困难。“我们也想学点东西,可是学习对我们来说太难了,还不如干点体力活。”有的傈僳族工人打起了“退堂鼓”。

“想靠体力活挣钱的,按照标准发放工资;愿意学习技术考证的,每天在原工资基础上,视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拿到证书后会调高工资,再给一笔奖励。”丁国龙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这事还得巧办。

为此,他先组织一些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傈僳族劳务工开展授课,还通过导师带徒的方式,采用集中学习和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模式教学。“这样操作就不会发生漏电事故。”“这个焊接姿势就比刚才的焊接效果好……”一段日子的手把手教学后,效果初显,一部分傈僳族工人很快掌握了工地安全操作、用电、电焊、混凝土浇筑等知识,还有多人考取了电工证、电焊工操作证等证书,阿南华就是其中之一。

“当上电工后,收入翻了一倍,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掌握一门技术,挣钱也变得容易了。”阿南华的话里有掩不住的兴奋,也说到了很多傈僳族劳务工的心坎儿上。“以少带多、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一些最初不愿意学习的人,也明确表态想学技术。随后,项目部组织的培训总是爆满,一些老师傅还时常被缠着让“开小灶”,就连午休时间也经常能看到他们传授技术的身影。看着大家学习的劲头儿越来越足,丁国龙感到很欣慰,“学到了一技之长,走出了技贫的‘大山’,他们的美好生活才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我对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的日子越来越有信心了。”阿南华纯朴的笑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