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这一天,向参加抗日战争的航天人致敬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07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历经百年屈辱,付出无数惨痛代价的国家,终于迎来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这一刻,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这一刻,山河破碎的中国,尽情庆祝自己的新生。

钱维松与妻子

钱维松,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中国航天离休老专家。1942年,还是高中生的钱维松,从上海去解放区参加革命,加入新四军。因为年纪小,他被安排做文书的工作,但是,钱维松对武器弹炮十分感兴趣,奋不顾身也要冲上战场。也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他这一生要与军工结下不解之缘。

组织同意了钱维松去往前线的申请,他先后加入四师军工部、第三野战军军械部,负责在每场战役打完以后,拆除没有完全爆破的炸弹。这个任务危险重重。当时,新四军的武器装备非常有限,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场战役结束后,钱维松和战友们一起去战场上排雷,并把拆卸下来的炸弹、枪支等物资运送到新四军的兵工厂,进行重新组装,这些装备的生产制造,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兵工厂的日子里,钱维松热衷研究,勤奋认真。解放南京后,他先后被组织派往吉林化工厂,外派苏联基洛瓦化工联合厂,为后来投身航天事业、推动我国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钱维松一家人

据钱维松之女钱晓珺回忆,1960年,他们一家搬到北京南苑地区,那里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钱维松作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七室的副主任,参与组织一院的型号规划和科技管理工作。备战备荒、发展三线的号召吹响后,钱维松又作为067基地筹建领导小组的骨干成员,只身前往陕西凤县。

年幼的钱晓珺并不知道父亲的工作内容,只知道父亲常年出差在外,忙的是国家的事业。“我爸爸的保密意识特别强,从来不和我们讲工作的事情。不该问的不问,这是我们家的传统。”钱晓珺说。

图为航天科技集团党组副书记方向明慰问钱维松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钱维松经历了多次调动和升迁,但他一直坚守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生产一线,或许是因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兵工厂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记。钱晓珺告诉记者,钱维松参与了067基地新试验台的选址工作,新址第一次试车的时候,他们被邀请去往现场观看,“我父亲当时特别激动,因为他对军工,对固体动力,对他坚守了半辈子的试验台,都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永葆和平,是对铁血抗战的最好纪念。60多年来,像钱维松这样的几代航天人怀揣强国之志,自力更生,为人民解放军研制交付了多型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基石;不断迈向太空新高度,铸就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座座里程碑;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北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如今,新时代的人民军队铁甲生辉、威武雄壮,足以告慰壮士英灵。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英雄功勋光耀千秋。抗战胜利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启发我们:以中国航天人的聪明才智和持续努力,只要各界力量有效凝聚,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目标不能达到。中国航天人必将继续铸造一柄柄保卫国防安全、守卫百姓安康的“神剑”,护佑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这一天,让我们向先辈致敬,向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致敬!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