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将军故里造小桥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25

刘承鹏“下岗”四年了,说起曾经的工作他仍感触颇深。

“我把耕牛犁地用的绳子一截一截串起来系在对岸的柳树上,和附近的几位老乡一起手拉手,排成队沿着绳子铆定的位置过河,大点的孩子牵着,小点的孩子就背着。”刘承鹏操着一口金寨口音回忆起前些年他的一项特殊工作。

长江河上的“摆渡人”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有着“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之称,这里曾经诞生过11支主力红军,走出过59位开国将军,10万儿女为国捐躯。铁冲乡位于金寨西北角,西南是金刚台山脉,大大小小有百余座山峰;北靠大山梁,巍峨耸立;东边急转直下,峡沟幽深险峻。长江河是铁冲乡境内第一大河,河道长达15公里,河面最宽处达百余米,将铁冲乡一分为二。每年5-6月雨季来临时,长江河进入汛期,河水暴涨。

长江河上游皂河段近10公里的河道范围内,仅在上游6公里处有一座水电站人行桥,也只能满足发电站需求。1985年当地自筹修建过一座两孔石拱桥,自2005年被洪水冲毁后,囿于财力限制,始终未被修复。路荒了,草盛了,十五年风吹雨打,只有桥墩旧址还隐约可见。因为没有桥,涉水过河成了当地村民出行老大难的问题。高畈村16个村民组710户村民的孩子只能绕行9.1公里外的铁冲二桥前往南岸援建的李桥村小学,不少孩子被迫涉水上学。

“河底石头非常滑,水从上游打着旋儿冲下来,暗流湍急,水深的地方能到我半腰。”刘承鹏是高畈村的一名老村干,从2005年起他组织当地几户村民无偿承担起了汛期护送学生过河的任务。“我背着过河的一对姓牛的双胞胎,现在都已经考上大学了呢。”虽然这项任务危险也辛苦,但他认为非常值得。

迎来送往,这一做就是13年,刘承鹏成为了长江河上的“摆渡人”。这双大手布满老茧,一年又一年给牵过的小手以朴素的温暖;这脊背也并不宽阔,却给一个又一个涉水求学路上的孩子以厚厚的安全感。

2017年他光荣“下岗”了。“现在茅以升公益桥建起来啦,我们也终于可以歇一歇。”但家住河边的他,还偶尔保留着早晨7点半在河边转悠的习惯,看看桥上路过的车,也看看那些纯真稚气的脸庞。

将军故里建起“圆梦桥”

2017年4月23日,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正式竣工通车。11面红旗矗立于桥头牌坊立面上,透过桥身分布着59颗镂空五角星,长江河倾流而下,于青山绿水之间无言诉说着这一方水土的红色历史。

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

大别山山水养育了红军,也滋养了中铁上海院,阜六铁路、六安景铁路等项目见证了中铁上海院人和这里难解的缘分。2016年适逢茅以升诞辰12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月,茅以升基金会与铁路桥梁年会决定在安徽省金寨县修建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中铁上海院积极响应推动,承担了勘察设计工作,广大干部职工也纷纷慷慨解囊。而仅仅在一个月前,来自五湖四海共计400余名中铁上海院人便编成13支梯队集结金寨,开展了一场“重走长征路,红色金寨行”的红色之旅,并为洪灾后的老区人民送去了数万元救援物资。这是不少中铁上海院人第一次踏上这片将军故里,往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把这片红色土地转了个遍。

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金寨行”活动

“铁兵轻点掉靴岸,稚童梦绘李桥村,桂花八月盼京讯,杜鹃四月桥初成。”当年11月,小桥正式开工建设的消息传来,中铁上海院的工程师高兴坏了,平时严谨科学的汉子们纷纷文艺细腻了起来,个个在工作微信群里写诗庆贺。那些为确保如期开工而加班加点勘察设计的日日夜夜,化成真实的喜悦溢于言表,跃然诗间。

中铁上海院前前后后派出了十余名工程师参与金寨圆梦桥项目。31处桥址备选点、2次现场踏勘选址、5种设计方案、多轮技术讨论会、辗转京沪皖三地沟通工作……最终勘察设计施工在半年内完成。一座长59.5米,宽为6.5米人车共行、双向车道的简支梁拱组合体系圆梦桥呈现在老区人民面前。

中铁上海院为金寨受灾群众送去救援物资

遵循简单实用、经济安全的原则,设计建设周期短、质量高。在助力老区建设、实施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金寨县首座茅以升公益桥优质高效的建成显得尤为珍贵。在首座茅以升公益桥建起来后,第二座桥选址金寨县果子园乡,中铁上海院马不停蹄,先行完成设计工作。经过73天的施工建设,该桥于2017年7月7日竣工。

做扶贫路上的“有心人”

小桥飞跨长江河,扶贫攻坚焕新颜。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不仅是一座爱心桥、连心桥,更是一座民生桥、扶贫桥。

金寨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惦念着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扶贫在于“输血”,更在于“造血”。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的建成促进了大别山地区公路大循环,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疏通了当地脱贫攻坚的毛细血管。

历史上这里曾是徽商古道,也是安徽省通往河南进入中原的必经要道。当地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打造的玉兰谷和金刚台两大旅游景区分列长江河南北,“盈盈一水间”,没有这小小一座桥,便只能“脉脉不得语”。而今,三月玉兰报春晓,四月杜鹃映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刚台上忆峥嵘,有了这座桥,好风景也是“好钱景”,旅游经济这盘棋活了!

两年前,铁冲乡发现了一处天然矿泉水源,矿物质含量极高。矿泉水厂设在长江河南岸的李桥村,目前已经开始投产,年产量可达60万吨,解决了当地上百人的就业问题。有了这座桥,清冽甘甜的泉水源源不断的输往外地,村民们的钱袋子正慢慢鼓起来。

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宣布金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小康路上,绝不落下一家一户。中铁上海院人当好扶贫路上的“有心人”,建一座桥、通一条路、联一线景、活一区经济、富一方百姓,这就是央企的担当。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