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为雪域高原送光明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09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离天最近、空气含氧量不足的西藏高原,笔者走近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斯辉、李凯、纪大付、李延军4名援藏人员,感受他们以超常的精神和毅力在雪域高原送光明的事迹。

难忘雪域援藏路

总投资17.1亿元的西藏山南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共包含46个大小项目。2016年12月28日,一百余名安徽电网人组成的帮扶队伍驰骋3843公里进驻山南。历经一年半的艰辛援建,各项电网工程建设取得全面胜利。

作为工程参建者,斯辉、李延军在即将凯旋返乡前,决定再去工地看看自己参与援建的线路、变电站。6月9日,他们一早从山南驻地出发,车子行驶7个多小时,从海拔3000多米一路蹿升到5300米的浪卡子县。在这里,世界最高海拔的变电站、整齐划一的10千伏配网电杆,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看到它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过550多天的建设,这条线路将电能输送到藏族同胞家里,点亮万家灯火。”斯辉和李延军的简短话语,道出电网援藏人的使命与光荣。

一天下来,连续18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在工地沿线无心欣赏西藏的壮美山水,头疼迷糊、呼吸费劲、吃饭喘气、行走时脚像踩在棉花上等高原反应,一直考验着电网人的意志。而这些,在斯辉、李延军看来已是家常便饭。行走在雪域高原延伸至四面八方的输电线路旁,他俩情不自禁地回忆起550多天的难忘经历:忘不了洛扎县凌晨的星空,忘不了在贡嘎夜里11点才吃到午餐,忘不了在玉麦乡零下15摄氏度蜷缩在大通铺过夜,忘不了12小时连续翻越5座海拔五千米的崎岖山路,更忘不了通电后村民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

在藏区,当地同胞见到肤色黝黑的斯辉,总是把他当作藏族人。一副书生面孔的李延军,年龄在安徽电力援藏团队14人中最小。他在高原一待就是一整年,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长期奔波在高海拔地区的电网建设工地。

勇于挑战自我

山南500多公里外的林芝,在这里能体验到“一天见四季、十里不同天”。今年42岁、有着22年工龄的纪大付在藏中联网工程波密分指挥部任业主项目经理、安全监察大队长。

500千伏藏中联网工程沿线海拔在3000米至5200米,从昌都八宿到林芝波密,对于所辖的12个标段450千米长的线路、与318国道和帕隆藏布江平行的1520个施工点,纪大付了如指掌。6月11日,纪大付来到波密县米堆冰川附近的13标线路S142号杆塔开展例行安全检查,这基杆塔所在地的海拔为4200米。一下车,他从后备厢取出一根安全带系在身上。“咦,你还要登塔检查么?”笔者好奇地问。“不是登塔,而要攀天梯。”说完,纪大付将攀登自锁固定在山体上的一根绳索上,顺势而上。“这个工程全部位于江畔山巅,像这样的杆塔有50多基,上去一趟至少要4个小时。”他接着说,工程计划6月底全线贯通、9月底竣工,目前正值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在工地上。

车子行驶在318国道上,只见条条银线从峡谷上方轻盈地飞过,一边的滔滔江水弹奏出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对于一名进藏工作近3年的内地人来说,纪大付感触最深的不是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光,而是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有地理环境、气候上的天然障碍,也有自身生理健康的挑战,还有意志上的磨砺。2017年10月,原定两年的援藏期满,在组织挽留下延长一年半。“大付,你自己看着办吧。”怀有身孕的妻子得知消息后在电话中说。挂断电话后,纪大付沉默了许久,在驻地房间里默默流下眼泪。

援藏期间,纪大付的帮扶事迹在央视播出,他被评为藏中联网建设十大先进人物、网省公司帮扶先进个人,所带领的业主项目团队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示范业主项目部。

帮扶到点子上

在距离林芝80公里的米林县藏中联网工程21标段架线施工工地上,项目部副经理兼项目总工李凯与同事忙着验算张力机出线数据。

第三区段架线时,地线展放完成后,现场施工人员向他反映:地线放出的长度比布线少200米。“你的布线表有问题!”张力机操作手说,他们的机器采用的是电子计数,十分准确,肯定是李凯的计算出了问题。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导线展放,李凯连夜校核数据,到凌晨4点仍未发现问题。为把问题搞清楚,他6点半起床去又去了工地,根据与同事探讨的方法经现场多次验算,得出张力机每米多记5厘米误差的理论。后经张力机操作手与厂家确认,是因计数参数设置错误造成的,大家马上调整,保证了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我喜欢忙起来的状态,一头扎进工作,心思全在项目管理工作的传帮带、工程技术难点的攻克上,哪里还在乎高原反应?”今年36岁的李凯,谈起援藏帮扶总是干劲十足。进藏伊始,令人畏惧的艰难施工环境,给了这个黑瘦高的东北小伙一个下马威。山势如削、高耸入云,李凯硬是利用54天翻山越岭,摸清了所负责线路的151基塔位情况。

“帮扶,就是要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李凯充满责任感和豪情地说。刚到项目部时,他发现项目部管理杂乱无章、施工措施与现场不符、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时有习惯性违章……于是,李凯带领大家重新整理项目部各专业资料,梳理罗列问题清单,重新调整人员分工。5个月后,该项目部的综合考核从倒数第一升到第一名,并蝉联三个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部员工大多是新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李凯利用晚上时间,带年轻员工学施工方案,手把手传授各项专业知识。白天,他就带着他们到工地,现场讲解铁塔组立、导线展放注意事项,目前已带出4名可以独立完成相关工作的徒弟。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