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获嘉县的用电变迁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18

“中国的歌儿美美美,唱了一辈又一辈……”7月5日夜幕降临后,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史庄村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踏歌起舞的人们用欢快的广场舞驱散一天的辛劳。73岁的魏葵琴老人边看边笑道:“40年前,连电都用不上。现在,干啥都离不开电。没有电,真不敢想这日子该咋过。”

从“没电用”到“用好电”,40年灯火相伴,完全依靠农业的获嘉县,伴随着电网的发展,已然转变为多种产业共存的新兴强县,有了电作支撑和保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方式。

从“没电用”到“用上电”

1978年6月30日,获嘉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强对流天气,最大风速达11级,全县大部分线路跳闸断电。风雨中,全县高压线杆倒杆114根,高压断线22档,14个人民公社停电,全县仅有的1座35千伏变电站几近瘫痪。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嘉县电业局强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基建投资,力争让全县人民用上电,让机器转起来。1980年5月,该县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到1994年共建成投运110千伏变电站8座;1996年,河南省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徐营变建成投运;时间来到2000年,获嘉县电网基本实现“一乡一站”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以35千伏为主干网络的电网结构。

“过去听父母讲,他们结婚时,爷爷奶奶送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没一个带‘电’字的。2000年我结婚的时候,父母送给我们的是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影碟机,都是电字头的。”说起电网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今年40岁家住获嘉县城的李文超深有体会。

从“用上电”到“电够用”

2000年8月,获嘉县供电公司开启了创建全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征程。一个年供电量不足两亿千瓦时的电量小县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决心?

“2000年时,还是会经常停电,家里得常备蜡烛、手电筒……以备不时之需。”获嘉县冯庄镇职王村村民职红斌记忆犹新。

“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撑,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创建全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谈起当时的决定,获嘉县供电公司员工浮荣全回忆道。

为了满足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保障供电可靠性,获嘉县供电公司紧紧抓住农网改造工程这一机遇,对全县电网“强筋健骨”。2001年,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五遥”功能和无人值班;2002年,城网建成“四纵五横”的10千伏双电源网格供电格局,并实现配网自动化;2008年,第二座110千伏变电站陈亢变电站建成投运,完成19个“井井通电”试点建设项目;2011年,获嘉县第一座220千伏盟山变电站建成投运。经过10年的努力,获嘉县电网实现了以110千伏为电源、35千伏“手拉手”的坚强供电网络,完成全县214个行政村高低压供用电设施改造任务。

这期间,获嘉县供电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称号,“小县大管理”先进经验也在全国推广。

从“电够用”到“用好电”

7月5日,笔者走进获嘉县三刘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电杆,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与农家院落相互映衬。

三刘庄是获嘉县供电公司的精准扶贫村,2016年以来,该公司为三刘庄村陆续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三刘庄电网进行整村改造,增加3台公用变压器,并改造配套线路,新建4台农田机井通电台区。农网改造升级实施以来,三刘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345户1500人在电力的支持下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目前该村成立农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两个,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刘庄村的改变仅仅是获嘉电网巨大改变的一个缩影。自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以来,获嘉县供电公司共争取资金4亿余元,是过去37年电网投资总和;年售电量也由1978年的7000万千瓦时增加到2017年的8.35亿千瓦时,增长近12倍。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户表改造等8项工程,满足未来十年居民用电需求。”获嘉县供电公司负责人秦晓军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