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深水铺排船“半潜驳1”创国内新纪录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20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浪涛打着漩涡急流而下。江苏太仓武港码头与崇明岛隔江相望,长年累月的江水冲刷使得码头前沿水深达55米,严重影响船舶靠泊和安全。江水侵蚀加上8月汛期,码头高桩经受着重重考验,码头抢护工作迫在眉睫。

码头抢护采取什么施工工艺?深水铺排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铺排施工中对船机性能和排体强度要求高,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时机选择较严格,施工难度极大,故超深水铺排在国内鲜有实施。翻看国家大型船舶深水铺排施工履历,深水铺排船“半潜驳1”曾出色完成了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施工任务,创下了46米水深软体铺排的纪录,深水铺排技术能力首屈一指。与此同时,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的技术团队作为码头抢护小分队也随船赶赴施工一线。

接到施工方案后,参建过长江航道二期工程的项目技术主管张红文开始“挑刺”。“设计排布宽度40米,采用中间排16厘米、排头排尾20厘米厚联锁块压载,就像是一块重达600多吨巨帆倒挂在水下,这张巨帆承受着巨大的水流阻力,随时可能被撕裂,施工风险太高了。”张红文对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提出质疑。项目副经理刘建国也在施工前期考察中发现,施工水域水深流大,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铺排,船舶在铺排中会出现将近5度的倾斜,施工风险极大,船体和锚机、滚筒等零部件也会受到很大损害。面对原方案种种弊端,改进施工方案的“种子”在刘建国心中扎根发芽。

一时间,“如何减少排布挂重,降低施工风险”成为大家每天开会讨论的话题。晚上开会讨论方案,白天将方案在现场进行试验。六易其稿,大家经过对联锁块排的计算和验证,在不影响铺排效果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将原设计一排9片联锁块改成7片,总宽度由40米调整为33米。“方案的调整,减轻了排布的整体挂重,不仅提升了深水铺排的安全性,也确保了船舶锚系的性能和安全。” “半潜驳1”船长窦孝亮对新方案的实施效果充满信心。

在方案的合理性得到验证后,小分队立即把方案上报给业主。在业主组织的专题方案研究会上,刘建国直言不讳:“我们做长江航道二期工程时正值枯水期,铺排深度为46米,和现在汛期的流速水深不能相提并论,原设计方案明显不适用于目前的工况。”业主和设计单位在听取了新方案的汇报后,当即进行了方案调整答复:新方案符合现场施工要求,可以应用到码头铺排中。

就在大家以为万事大吉时,施工区域不足的问题又给项目团队带来沉重一击。原来,武港码头紧邻长江主航道,船舶往来频繁,为保障航道畅通,海事局仅批准码头前沿200米作为施工区域。施工区域狭窄,使用锚漂将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如何布锚的难题困扰着大家。但工期不等人,刘建国迅速联系业主,一同与海事局进行协商,几经讨论,大家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一致认为可以在沉入江底的锚头绳上系一根39毫米的钢丝绳,顺着江底一直铺设牵引到岸边,再拉出水面拴在码头系缆墩上,这种隐藏式的独特“走线”抛锚方案既能保证航道通航又不影响施工,很快得到海事局认可,联锁块铺排得以顺利开工。

“当时我们觉得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没想到大家等来的却是台风。”刘建国苦笑着说。8月12日,第一张超深水联锁块排开始铺设,第14号台风“摩羯”外围云系影响施工区。疾风卷着浪花拍打在船体上,雨珠就像断了的线一般打在脸上,大家努力睁大眼睛绑扎着连锁片。船长窦孝亮顾不上换下淋透的衣服,带着工人们来回巡查六个锚缆的受力情况,在确认船体的倾斜度和姿态正常后,才脱下满是油污的手套,一边抹了抹黏湿的脸,一边叮嘱现场工人:“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为防止锚机打滑,轮机长王明佳顶着风雨在船头船尾来回跑,他太了解这些设备的脾性了,每逢下雨天,锚机和卷筒很容易发生刹车失灵,他紧握着扳手密切关注着六台锚机和卷筒,准备随时上紧刹车带……“成功了!”伴随着全体船员的欢呼声,历经了6个小时的雨中施工,第一张联锁块排终于成功铺设,同时也创下了55米超水深软体铺排的国内新纪录。

8月24日,武港码头铺设现场传来喜讯,“半潜驳1”安全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此时的长江像一条巨龙,滚滚东流,水下铺设的巨大联锁块排体宛如一件银甲,抵御着江水的冲蚀。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