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一波三折“斗”沉桩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0-17

“这不仅是对中交三航局信誉的考验,更是对国家的承诺,哪怕加班加点,我们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中交三航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干散货码头项目立功竞赛推进会上,项目经理赵永斌立下军令状。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型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对提升浙江省及国内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干散货码头是重点配套工程之一,能否赶在一年内完工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投产时间。

“水上1629根沉桩是按期完工的关键。按计划,我们必须赶在秋季台风天及冬季寒流前完成,否则进度会被死死拖住。”赵永斌说,“本以为沉桩会相对顺利,但却是最大的‘绊脚石’。”受恶劣天气影响,竟导致3个月无法施工,工期愈加紧张。“前期桩位图不全,施工面无法打开,一天仅能沉4根桩。”赵永斌感觉几乎陷入了绝境。

正当项目焦头烂额之际,业主突然又提出要试用一种比钢管桩更加节省成本的新桩。最终是否采用,还要经过现场试桩而定。一时间,桩型不能确定,设计也无法出具桩位图。“等一天就是几十万的损失,我们等不起,必须想办法尽快破局!”赵永斌在会议上急了眼。

项目部随即打出“组合拳”,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从进度、质量等方面指出新桩质量不稳定,且施工时间长,会带来工期延误。同时,项目部多次邀请设计方召开专题讨论会,对“指证”予以论证,最终确定了桩型。另一方面,赵永斌多次带队辗转上海,催促设计出图,终于在7月全部桩位图到位。

解决桩位图的难题后,要赶在9月底前完成沉桩作业成为了项目部的新拦路虎。项目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调整沉桩顺序,将原本先沉设卸船码头和后引桥部位桩,改为卸船码头、后引桥、装船码头“三点开花”,为沉桩提速。另一方面,项目部督促加快桩预制,分别在象山、北仑、舟山设厂,保障“粮草”供应。此外,项目部还积极与三航局宁波分公司的工程部、船处等部门沟通,请求给予桩驳落驳、船机维修支援,保证施工连续性,提高施工效率。

本以为万事俱备,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能够调动的船机仅有桩18和桩11,无法满足施工。项目部决定寻找“外援”,租船保进度。海虹6号、航工桩168随即加盟,沉桩施工如虎添翼。“沉桩29根,我们创造了单日沉桩最高纪录。”施工现场传回的捷报,让项目团队对完成节点有了信心。

可没多久,沉桩又遇新麻烦。在卸船码头钢管桩施打中,赵永斌发现沉最后5米桩时,锤击数竟高达1100击,而每一击的贯入度仅有5毫米,桩打不下去。“仅这5米桩就要消耗往常整根桩的施工时间。”赵永斌介绍道。他与设计方沟通,对方虽认同沉桩有难度,但坚持桩长是根据地质报告而定,如承载力没达到要求,就必须继续沉设。

面对沉桩的不顺,赵永斌和项目团队展开技术“会诊”。通过分析地勘报告和沉桩记录,总算有了眉目。原来,钢管桩在最后20米时,进入了一层含有砾石、厚度达40米的密实粉砂层,但勘察报告未做细分。“结合该土层厚度和不寻常的锤击数,我们推测桩最后5米所处位置可能已全是砾石,从而导致沉桩遇阻。”项目总工丁冬生解释道。

项目部根据地质资料和以往项目类似情况,向业主建议优化桩长,以节省时间换效率、保障进度。业主对项目部的建议予以了支持,可联系设计方后,对方拒绝了,认为没有调整依据,必须施打至设计标高。“他们说没有依据,我们就拿出证据!”赵永斌并没有放弃。

赵永斌将现场情况反映给勘察单位,共同分析地质土层情况,论证之前的推测。而后将沉桩记录发给设计方,用数据讲话。在“铁证”面前,设计方终于松口,同意优化桩长,但保险起见,还需要检测结果作为支撑,要证明承载力达到要求。项目部立即展开试桩,并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不出所料,沉桩到最后5米时,桩基承载力已达到要求。最终,钢管桩被缩短5米,单船每天沉桩增加到9根,沉桩如期完成。

解决了最大的“绊脚石”,施工高潮随之而来。后引桥贯通,卸船码头上横梁全部完成,卸船码头完成1-5分段面层浇筑、轨道、橡胶护舷安装施工,卸船码头主体完工、前引桥贯通,出灰码头和装船码头主体完工……施工现场捷报频传,仅历时9个月即达成建设目标。业主现场项目经理张颖翔称赞道:“这是‘鱼山速度’的又一次体现。”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