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8·11·总第47期 > 正文
义在利先,央企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选择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12-2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国资委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指导和推动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央企逐渐成为推动“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重要力量。

10月30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透露,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境外单位10791家,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超过7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万亿元,利润总额1064亿元。目前,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

以义取利,义在利先,央企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不断创新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央企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水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扎根本土 造福当地

扎根当地、造福当地已经成为央企“走出去”的共同选择,并且愈加深入。

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李亚东介绍,公司非常重视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增加当地就业、提升当地员工收入和培训当地人才。在海外项目中,招商局充分发挥全球运营网络和后台支持体系的作用,前方实行本土化,尽量使用当地员工,中方外派人员一般不超过10%。招商局投资吉布提的港口后,码头工人工资近几年每年提升8%。公司还在吉布提等地建立培训中心,提升本土人员的就业能力。

吉布提总统表示,西方人来了一百多年,我们国家还是这么穷,中国招商局来了才几年,就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坚定了实现“吉布提2035年梦想”的自信。

中国电建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斌表示,在海外项目建设中,公司坚持输出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以水电站为例,公司致力于向世界分享中国水利水电的领先技术,承建的厄瓜多尔辛克雷等多座电站被称为该国的“三峡”工程;老挝南累克水电站等三项工程被印上该国货币;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等被印上该国邮票,也体现了对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技术的认可。

目前,公司共聘用外籍员工8万人,许多外籍雇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正在建设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为例,为当地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也为该国创造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

在多个国家,中国电建还投资开办了这个国家唯一的技能培训学校,不仅培养工程建设需要的技能人才,更为当地工业化培养出急需的建设人才,受到所在国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中国电建承建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项目——摩洛哥努奥电站,心系当地社会民生,为当地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了当地产业和技术升级,被摩洛哥政府授予“社会贡献奖”和“经济就业促进奖”。

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透露,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这些基地通过实行“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造福当地民众。

马来西亚原本没有轨道交通的大学和专业,中车在本地化用工中就招聘相近专业,然后输送到同济大学和湖南铁道职业学院接受培训。2014年,从小就喜欢玩火车模型、时年36岁的维贾雅库马尔经公开招聘进入中车马来西亚工厂。在中国历经3个月的培训,再经过自身的努力,从36岁的40岁的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开始,先后经历了班长、工位长岗位的锤炼,2018年成功竞聘为工厂的车间主任。得到职务任命书后,他说最大的感慨,就是中车给了他人生最大的机遇。

马来西亚原本没有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中车从零起步为之孵化,如培育具有一定设计、制造实力的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等方式,将这些公司打造成为满足国际采购标准要求的合格供应商;或者将国内的重要供应商引进马来西亚,在本地开设分公司。通过这些努力,马来西亚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初具雏形,并开始向东盟地区辐射。

以利益共同体造就命运共同体

央企发挥各自所在行业领域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企业“走出去”,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造就命运共同体。“这样一来,这家企业既是中方的,也是本土的,有利于保护各方利益。”王斌介绍,中国电建的海外投资项目大多采用混合所有制,都有当地政府或者企业成分,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打造命运共同体。

中国电建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发挥金融机构、当地政府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创新使用EPC+融资、BOT、BOO、BOOT等多种商业模式,主动适应和解决当地市场开发对投融资的需求,实现从传统承包商向投资商和运营商的转变。

在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中国电建采用了混合所有制投资形式,由中国电建和卡塔尔AMC公司分别按照51%和49%的比例出资建设,使中方优质产能与当地资源实现了对接,为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开辟了新途径。

通过业务模式创新,中国电建成功推动了第一个卖方出口信贷EPC项目——伊朗塔里干水电站;非洲第一个大型混合贷款项目——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成功签署了第一个使用优买的投资项目——津巴布韦旺吉燃煤电站的贷款协议;以“可研+FEPC”模式成功签约喀麦隆东水电项目;以小比例参股投资拉动EPC总承包模式签署了孟加拉艾萨拉姆燃煤电站项目;以固定收益模式签约了秘鲁亚马逊河道疏浚工程。

在“一带一路”项目开发过程中,国机集团创新业务模式,灵活采取工程、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国机集团副总经理白绍桐介绍,公司承建的普特拉姆燃煤电站承担整个斯里兰卡发电量的45%,电站投运后,斯总统当场宣布,斯里兰卡电价下调25%。该项目鸟瞰图被印在斯里兰卡中央银行发行的100卢比新钞正面,成为其繁荣、发展的象征。

苔麸是埃塞俄比亚百姓第一大主粮,但埃塞苔麸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主要采取人工撒播、收割、牛踩脱粒和扬场清选方式,效率低,浪费多。2015年,在美国盖茨基金和中国科技部的支持下,国机集团与埃塞农业部联合开展了苔麸生产机械化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苔麸播种机、全喂入脱粒清选机和小型联合收获机的第三轮样机的试制、试验和示范,节省种子50%以上,增产10%以上。

中国中车的合作模式同样缤纷多彩。中车出口已经从简单的产品合作转变为“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的全要素经营模式。

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举例说,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地铁项目不仅体现了全要素经营,更体现了“参与各方,均是赢家”的“共享”理念。2016年11月,中国中车与澳大利亚唐那集团(Downer Group)、普莱纳里集团(Plenary Group)等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赢得了价值20亿澳元的墨尔本地铁列车订单。唐那集团是澳最具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公司,普莱纳里集团是澳大利亚著名的PPP运营商,在PPP领域有着数十年的成功业绩。中国中车与这两家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正好实现“黄金组合”。地铁运营商也因此获得最佳的车辆、维护、融资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辛保安介绍,公司坚持“市场化”“长期化”“本地化”三化经营,深耕细作,不挣快钱,不图浮财,在海外运营中重点选择关系民生、经营期长、各个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的项目,着眼长远,加强管理、严控风险,全部实现盈利。

正是这种长期主义的考量,造就了这些央企在共建“一带一路”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大成效、三大特点

翁杰明表示,央企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集中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共建的对象不断扩大。既有中央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和所在国企业以及国际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同时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在不断扩大。

二是共建的领域不断拓展。既有基础建设方面的共建,也有重大工程方面的共建;既有能源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也有国际产能方面的协同合作;既有产品和服务的合作,也有科研和技术的协作。

三是共建的方式不断丰富。中央企业既有直接投资、独资建厂,也有与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所在国的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共同投资、合资合作,同时还积极探索了第三方投资合作。

四是共建的效果不断显现。一方面,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带动了当地就业,改善了生活环境,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央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快了国际化经营进程,丰富了国际化经营经验,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当地产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推动了贸易往来、要素流动和人文交流,有力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五是共建的前景更加广阔。央企在与沿线国家深度合作中加深了彼此了解,增进了相互理解,强化了互信,合作的范围领域、途径方式得到有力有效拓展,为今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参与“一带一路”的一支重要力量,央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央企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二是深化能源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走深走实,走向高质量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程的加快,央企海外业绩也在不断攀升。2013年以来,招商局不断加大境外投资力度,累计境外投资额达到686.63亿元。截至2017年底,集团境外总资产7240亿元人民币,境外实体机构193家,分布于44个国家和地区。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中车境外资产、境外员工数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境外资产从2013年的30亿元递增到2017年的340亿元;境外员工总数从2013年的509人攀升至2017年的5700人(含外籍员工4700人)。

翁杰明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今后能源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会更加广泛。

针对海外项目风险防控问题,翁杰明认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要体现互利共赢的原则;要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周密的规划;要加强合规管理,力争推出一个项目做成一个;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当地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强项目协作,和国内企业、当地企业、跨国企业等广泛开展合作。

下一步,国资委将推动央企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标准、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走向高质量。(国资报告记者 饶恒)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