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9·02·总第50期 > 正文
优化结构 迈步高质量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04-03

十九大以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改革方针相继落地。在福建国有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时刻,国企改革任务异常艰巨。具体而言,福建国有资本必须依据自身在全省经济战略层面的定位,做好“加减乘除”,做强传统基础性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的带动力。巩固、扩大成果,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站在新时代起点,福建副省长郑新聪在2018年福建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福建国有企业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两个转变、三个有机结合”,即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将赶超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将加快职能转变和增强企业活力有机结合、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法人治理有机结合。

在转变中超越,在结合中新生。因高质量发展而诞生的福建“大国资”,其改革效果在实践得以检验。

明确主辅业持续重组

主辅分离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核心就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中把主业和辅业分开,并利用非主业和闲置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相较于此前主辅分离更多为实现企业轻装上阵,新时代下的福建实践更加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实力。

近年来,福建国有企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权属企业产业类似、功能雷同、市场重叠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部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随规模、资产与效益同步提升。龙头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从“大国资,一盘棋”进行全局性统筹,福建国资委以“做强主业、做精辅业”为改革目标,福建对17户出资企业重新确定主辅业,进一步规范所出资企业投资行为,合理安排国有资本布局,重点调整到电子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产业,调整后每家企业不超过3个主业、2个辅业,对非主辅业资产进行整合重组。

2018年福建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丰收”,正是主辅业改革成效的有力注脚。

过去五年来,福建国有企业已完成6家企业重组,所出资企业数量由31家调整至17家。截至2018年底,福建已有厦门建发、厦门国贸、象屿集团、能源集团、三钢集团5家权属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其中厦门建发、厦门国贸、象屿集团入选世界企业500强。

放眼未来,福建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力争到2020年,出资企业80%以上资产布局在三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福建权属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步伐,不会止步。

福建汽车集团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金龙阿波龙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福建国企在历次改革中,留下了大量顺周期资产,大部分国有资本仍然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领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分布偏少,新经济的增长点仍然较为匮乏。

从实际出发,这就决定福建国企高质量发展不可避免地走上“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之路。然而,变革和崛起的方向和路径分别是什么?循着改革轨迹,答案随之呈现。

以增量崛起为方向,近年来,福建沿着产业链高端投资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工业互联网、数字营销、智慧物流等新业态转移。以福建石化集团为例,企业立足优势传统产业,构建“古雷一基地,江阴一园区”产业布局,打造“横向一体化”光气产业链和“纵向一体化”石化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老树发新枝”。

以存量变革为目标,福建推动处于传统竞争性领域的存量国有资本,不断向价值量高端迈步,如布局第三产业的物流业、投资集团的金融服务业、旅游集团的旅游服务、外贸集团的健康养老、招标集团的技术服务业等等。涉足上述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通过产业链的拓展,不断强化和提升特色和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福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小马拉大车”问题,2018年12月13日,由福建省国资委牵头打造的200亿元福建省国企结构调整基金正式注册成立。福建省国企结构调整基金作为母基金,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运作,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按照所出资企业赶超发展计划和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重点在战略型投资领域、转型升级和并购领域、资产经营领域进行股权投资。通过优化国资预算支出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构筑起福建“大国资”生态的发展支柱。

激发活力创新驱动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万华烟台工业园时指出,国企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

以目标为导向补齐短板,其根本需要创新驱动作为支撑。2018年以来,福建省国资委持续落实《关于促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鼓励在多领域多层次建设一批具备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省属企业,加大产品自主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截止2018年底,省属企业共有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81个,院士工作站6个,共获批国家专利6320项, 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6人,教授级高工158人、高工2650人,高级技师1317人。2018年有23个集体、81名个人获国家级荣誉47个、省级荣誉57个。

福建冶金所属厦门钨业是福建国企自主创新的一张名片。在钨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的基础上,厦门钨业看准新能源发展的前景,重点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能源新材料。目前,企业在锂电正极材料方面,已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拥有12000吨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能力。越来越多的“福建创造”,在“福建制造、福建智造”中大显身手。

改革力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激活人才要素,福建国资委进一步出台政策举措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继续做好国企类引进生的引进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八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力争2020年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比2015年翻一番。

未来,福建“大国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轨迹仍将继续凸显。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福建国资国企改革正在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

福建国企改革主辅业分离法则

为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7年福建省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各企业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重新梳理主辅业。主辅业重新调整后,所出资企业产业调整至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船舶修造、冶金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等高端服务业;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水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操作中采取以下法则:

1、突出转型升级。增加了稀土新材料、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的产业。

2、突出产业关联。每户所出资企业主业均已调整至不超过3个,并增设不超过2个辅业,主业与辅业之间产业布局关联度、依存度较强。

3、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退出产能过剩和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产业,调减煤炭、化肥、水泥制品、纺织业、一般贸易等传统产业。

4、突出化解同业竞争。立足企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调整合并了港口码头、水务、医药制品等板块。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