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9·03·总第51期 > 正文
超高层建设的前世今生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04-23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神州大地的建筑发展史。近年来,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仿若天地画卷中颗颗璀璨的明珠,交织成一曲曲扣人心弦的雄浑交响。时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这些“超级工程”均出自中建三局之手。作为中国建筑集团优秀排头兵,中建三局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彰显着其在超高层建造领域的不凡实力。

作为在完全竞争性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尖兵,中建三局担纲国内超高层建设领域的领先者和创新者,其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她在中国建筑业的至高地位——在中国建筑业竞争力两百强评选中,中建三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排名榜首。

从深圳速度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春潮涌动,中建三局人凭着敏锐的眼光,率先从湖北出征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鹏城深圳。欣闻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公开招标的消息,三局出征将士放弃唾手可得的港资工程,毅然角逐“国贸”,凭借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施工中展现的雄厚实力和宝贵信誉一举夺标。

在深圳国贸大厦项目,三局人探索运用滑模技术施工,这项技术由于技术要求高,其时建筑业内未广泛推行。第一次试滑,因滑模起提速度过慢,正在凝固成型的墙体被严重拉裂,滑模施工宣告失败;干部和工人们憋着一股劲,改在水泥初凝前开始提升,然而试滑仍然失败;随后的第三次试滑依然以失败告终。以工地主任、施工指挥王毓刚,支部书记、副指挥厉复兴,总工程师俞飞熊,滑模主管罗君东“四顶红帽子”为首的项目技术团队一头扎进工地,做实验、测数据,宵衣旰食、戮力攻关,终于找到失败原因。“四顶红帽子”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冒着坐牢的风险再度要求试滑。

1983年9月18日晚11时,分布在1530平方米操作面各个关节点位置的576个油压千斤顶同时启动,混凝土墙稳稳矗立,第四次滑模施工终告成功!滑膜的成功,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诞生,书写了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将中国建筑业从高层推向了超高层建筑新水平,开创了中国建筑发展史一个新的时代。

进入九十年代,三局人在时为亚洲第一高楼(383.94米)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钢结构施工中,再创“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将中国建筑业从一般超高层推向世界摩天大楼级先进水平,又一次迎来了中国建筑发展史划时代的转变,开启了中建三局弄潮时代的新航程。

“深圳速度”的诞生正是三局“敢为天下先”品格最具体的表现。在工程建设中培育出的以“团结、拼搏、争先”为核心内容的“国贸精神”,展现出的敢想敢干、敢拼敢赢的开拓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成为中建三局争先文化的重要因子。

可以说,1983年是中建三局参与超高层建设的元年,以此为发端,三局相继承建当时亚洲第一高塔——辽宁广播电视塔、中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等一大批行业瞩目的工程。步入新世纪,中建三局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同时揽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新址大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钢结构工程“三大顶尖工程”,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奠定了中建三局高端建造的至尊地位。

改革转型推进升级

建局50多年来,我们不断挑战建筑的速度、高度、跨度、体量之最,担当国内高端建造领域的领先者和创新者。2009年以后,三局坚持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三大”营销战略,并向“三高”(高端市场、高端业主、高端项目)聚焦,从重“量”向重“质”迈进。

三局人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深刻认识到,在新的条件下,要想致胜市场,必须开拓“蓝海”。2011年,中建三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造与投资“两轮”驱动的战略路径。建造尤其是超高层建造业务为我们支撑起实现“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的企业规模,投资为我们提供稳定而丰富的效益来源,通过“两轮”驱动,实现建造弥优、投资恒强,推动三局实现“三个转型”,即向综合性的高端建筑商转型、向建造与投资并重的现代企业集团转型、向海内外一体化的国际化企业转型。

在此基础上,三局大力推进重大技术攻关与科技研发,投入近亿元研发经费,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先后开展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研发了被业界誉为超高层“建造神器”的多项核心技术装备,把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中,中建三局技术团队基于微凸支点低位顶模形成的“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创造性地实现了塔机模架一体化及各类设备设施集成,进一步拓宽了超高层建筑作业空间,给超高层建筑施工营造了“移动建造工厂”,较传统方法施工速度提升了30%,获得“空中造楼机”的美誉。

基于以上科技创新,中建三局超高层技术团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4项、国家级工法6项,相关成果获国家级优秀专利奖1项、省部级发明专利金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系列成果应用到了包括北京“中国尊”(528米)、武汉绿地中心(500米)等各地区标志性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三局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引领行业的责任感,在超高层施工领域不断创新创造,不断攻关前沿,不断攀登高峰,奠定了其在超高层建设领域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实现了中建三局超高层施工技术领域从“陪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从“中国高度”到“一带一路”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世界排名前10的高楼,有7座在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建筑业最活跃最繁荣的地区,超高层建筑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建三局承建或参建了7座超500米高楼,在古老的黄土地上树起一座又一座“擎天巨擘”。

“梧桐引得凤凰来。”在超高层建设领域积聚起的业内领先的技术、管理、人才、品牌优势,引领三局巨轮在打造“中国建筑业最具价值创造力的现代企业集团”的航程中一往无前。三局一举发展成为年合同额年合同额逾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2000亿元的企业集团,主要指标在中建集团工程局序列继续保持领先,先后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四次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达到世界500强企业第435位标准。

近年来,中建三局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向着“一最四强”目标(“一最”,即把三局建设成为中国建筑业最具价值创造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四强”,即保持中建系统前两强的地位,保持湖北百强企业前三强的地位,达到ENR国际工程承包商一百强标准,达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标准)、“五个企业”(即努力建设卓越的建造企业、优秀的投资企业、成熟的跨国企业、杰出的现代企业、一流的文化企业)构想坚定进发,到建局100年时,铸造一个经久不衰的百年品牌,打造一家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致力成为卓越的建造企业。巩固建造品牌的优势地位,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强品质,让立业之本的建造业务从行业第一方阵进一步脱颖而出,实现由“领跑者”向“开路人”的升级。“十三五”期间,三局将继续坚持“三高”策略,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施工与总承包管理,通过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构筑竞争优势,保持规模稳定增长,持续提升发展品质。从营业收入看,房屋建造年均增速要达到3%,基础设施建造年均增速达到20%。

——致力成为优秀的投资企业。加快全方位的市场布局,瞄准“湖北龙头、全国名企”的,致力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最佳“城建合伙人”。投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房地产、城市综合开发、建筑产业园、现代农业等,全面提升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能力。“十三五”期间,投资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30%的年均增速,至2020年实现4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7%的年均增速,至2020年实现33亿元。

——致力成为成熟的跨国企业。到“十三五”末,三局的海外国别市场将达18个以上,其中营业收入6亿元以上的国别数量将不少于10个。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占比2020年将达到8%。

——致力成为杰出的现代企业。成为三局所追求的现代企业,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高效的治理结构、尖端的科研水平、科学的管理制度、精良的管理团队、出色的风控能力、杰出的品牌文化。

——致力成为一流的文化企业。不断丰富和升华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三局争先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争先文化置于时代大环境,融入时代大熔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审视企业文化。

“五个企业”构想的提出,加快了三局进军海外的步伐。在国内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建三局揽获大批国外订单,为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也门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地标建筑,如在阿尔及利亚建成刷新非洲天际线的非洲第一高楼——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宣礼塔高265米)。

直到今天,中建三局人仍未停止对垂直空间的极限探索,用一连串惊人的数字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和“世界高度”,助力“中国建造”冲上云霄。这是中建三局不断突破、不断跨越、不断进取的缩影,是中建三局争超高层建设之先的生动写照。

从攀西裂谷的大山大川一路走来,走过大江大湖,走向大海大洋,如今,迈入新时代的中建三局恰风华正茂,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超高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这艘巍巍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光辉彼岸。(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华元)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