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艾尔肯·买买提:情暖南疆卫光明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14

新疆喀什,千年丝路重镇。东汉名将班超出任西域都护时,便驻节于此。

2010年,喀什因其“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重要位置,成为最西部的经济开发区,其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

这里跟北京有三个小时时差。盛夏之际,将近凌晨,太阳才缓缓落山。徜徉于喀什古城和新城交界处,特色民居与现代建筑错落排列,霓虹闪烁、彩灯辉煌、一派繁华。

很难想象,就在十多年前,喀什还是一座严重缺电、供暖质量不佳的城市。没有电,长夜无明,工业乏力。暖气不热,漫漫严冬,老幼瑟缩。

为喀什人送去光明和温暖,成为电力企业的重大使命。

1998年,新疆电力公司疆南电力公司成立,并开始建设巴楚燃气电厂。

艾尔肯·买买提,一位出生于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巴郎(维吾尔语:小伙子),自此开始了扎根喀什、守护光明的人生旅程。

艾尔肯(左)在生产现场

从巴楚燃气电厂到如今的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从厂里第一位少数民族值长,到公司班长、值长,到发电运行部副主任、主任再到如今的副总工程师;从喀什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到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再到2018年的央企楷模——艾尔肯的单位在变,岗位在变,身份在变,职责在变。

始终不变的,是艾尔肯的初心:“党员就是要在各方面都起到带头作用的人。我个人的习惯是,无论任何岗位,都不能比别人差。”

“低起点”的专业能手

艾尔肯出生在阿克苏柯坪县。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普遍重视教育。他们深知,除了上学,孩子们没有别的出路。

艾尔肯的父母都是教师,自然更加明白这一道理。艾尔肯兄弟几个成绩优异。中考时,哥哥考了全县第一。1993年,艾尔肯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入了新疆电力学校——当时,中专比高中更受欢迎。

入学后,艾尔肯的学习压力骤增。在此之前,他一直学习的是维吾尔语,国语的交流和书写基础较差。

艾尔肯一边学专业技术,一边学语言文字。后来,他通过自学,拿到了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

“我挺佩服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朱丽婷是艾尔肯的校友,在学校时就听过他的大名。

1998年,以班级第三名成绩毕业的艾尔肯被分配巴楚燃气电厂。

这是一座由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石油联合出资建设的电厂。艾尔肯报到时,电厂尚处在基建期。宿舍等配套设施还没有建成,艾尔肯跟同事们一起在帐篷里住了半年。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天幕低垂,艾尔肯仰望星空,心里打鼓,“一只中专生菜鸟,究竟能飞多高?”

每当这时,父母的叮嘱就会浮现耳畔:“好好学技术,认真干工作!”

艾尔肯爱学习。对于自己不懂的技术问题,他一定要追着老师傅们问个清楚。

艾尔肯会学习。白天,他拿着系统图围着设备转,弄清设备的作用、特性和基本原理,熟悉工艺整个流程。晚上,他写学习笔记,写事故预想和操作票。

“这个巴郎眼里有活,一点不怕脏不怕累。” 艾尔肯执着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师傅、同事们,大家都愿意为这位好学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讲解问题,传授操作要领。

当年12月,在艾尔肯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巴楚燃气电厂顺利投产发电。援建巴楚电厂的保运师傅撤回之际,拍着艾尔肯的肩膀说:“好巴郎,你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我们厂很多员工了。”

21岁那年,艾尔肯成为巴楚电厂第一批值长,也是其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值长。

在电厂,值长是运行一线的总指挥,素有“八小时厂长”之称,是生产现场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好景不长,工作刚刚步入正轨,巴楚电厂因为气源不足被迫关停。艾尔肯被分流到了新建的喀什热电公司。

相比之下,喀什热电公司的设备更多更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艾尔肯只能从头开始,跟刚毕业的学生一起学习。

这棵好苗子,引起了师傅们的关注:

郑万新师傅不仅利用工休的时间教他专业术语的国语发音,还手把手教他技术;兰恒沛师傅在实践中,教会了他如何冷静地查找、处理事故;马勇师傅时刻对他严格要求,督促他不断进步。

没多久,艾尔肯就再次当上了值长,仍然是公司第一位少数民族值长。

师傅们也是艾尔肯人生的领路人。

2002年,丁克强师傅和兰恒沛师傅不约而同地对艾尔肯提出,“你各方面都已经比较突出,可以考虑向党组织靠拢了。”

当年,艾尔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0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艾尔肯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术。

2004年7月5日,有电气值班员紧张地冲进集控室报告:“#1发电机电流互感器声音不正常。”

正在值班的艾尔肯冲到现场,证实确有异音后,立即下令减负荷至25MW,但是异音没有丝毫减弱趋势。他当机立断,下令立即解列发电机运行。

事后经过检查,异音是由于电流互感器故障造成的,幸亏及时解列发电机,才避免了电流互感器爆炸的严重事故。

此后,艾尔肯先后处理过“#2导汽管漏汽”“#4机高压给水管道刺水”等设备事故,由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判断准确,处理及时,不但防止了事态的扩大,而且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消防保卫部主任莫扎帕尔是看着艾尔肯逐步成长起来的老大哥。他说,“维吾尔族小伙子爱玩爱聚,但是艾尔肯把精力都放在了专业和工作上。”

“爱折腾”的黑脸主任

2008年10月,当了7年值长的艾尔肯出任发电运行部副主任。自此,艾尔肯每天上班后,都要换上工作服、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到生产现场转一圈。所到之处,处处“挑刺”。

“艾尔肯提的问题非常尖锐,不留情面。但不得不承认,他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发电运行部值长周建兵说,“不知不觉地,我们也养成了缜密思考的习惯。”

因为长得黑,要求又严,员工私底下称他黑脸主任、黑脸包公。

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在生产现场发现的问题,规范、完善了《交接班制度》《两票制度》等制度,并不断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培训。有时候,员工一场考试就是三个小时。

有一天,员工玉素普江·阿布都克热木实在受不了了,冲进艾尔肯办公室吵了起来:

“8小时之外还要培训、考试,我就一个技校生、一个值班员,你要求那么高、那么严干啥?差不多就行了!”

艾尔肯说,“就是因为我们学历低,才更要趁着年轻多学习,今后才有更多的机会。”

后来,玉素普江成为了公司派驻的驻村干部。在这里,他逐渐理解了艾尔肯的一片苦心。“在村里,大家提到华电员工都要竖起大拇指,我觉得特有面子!感谢艾尔肯主任!”

黄二强当年也曾抵触过。后来,他自己带了徒弟,不自觉地就用起了艾尔肯那套“折磨人”的管理方式。这时,他才意识到:“真正的关心,不仅是停留在口头的嘘寒问暖,还要推动大家成长。”

发电运行部年轻员工居多,平均不到30岁,不少是90后。艾尔肯发现,90后习惯了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长大,想管好他们不容易。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艾尔肯自学了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折腾”出了一套“五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生产指标管控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部门日常工作“无纸化办公体系”。

其目的,是要在保证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将员工的日常成长与激励机制挂起钩来。他说,“管理年轻人,必须要用年轻人认可的方式。”

机组指标管理是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艾尔肯对指标的精益化管理,运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5机组达到全国 350MW机组标杆水平,荣获全国火电竞赛同类机组一等奖。

如今,发电运行部已有四个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人先锋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组织运行骨干参与首次研发并应用的“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

人力资源部主任陈抒生说,发电运行部已成为了公司的培训基地。“公司各个岗位竞聘,八成是他们部门走出来的。2008年以来,已经走出了两位公司副总,几个部门主任,一堆技术骨干。”

“大家庭”的团结纽带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南疆尤其是喀什则是做好反恐维稳工作的前沿阵地。

在这里,留住优秀人才,难度不小。

为此,艾尔肯不仅注重严格管理,也注重温情待人。他在部门推行家文化:上班是同事,公事公办;下班了是家人,无话不谈。

2017年,6名新到岗的大学生对喀什稳定形势有担忧,是走是留,拿不定主意。为了消除员工和家属的不安,艾尔肯邀请他们到家一起过古尔邦节。

员工一进门,发现桌上摆满了馕饼、馓子、干果、水果。刚一落座,大盘的手把肉、手抓饭、拉条子又端上来了。艾尔肯和妻子娜迪热跟大家一起举杯共欢,唱歌跳舞。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感受到了异乡人最期盼的家的温暖。

后来,他们才知道,几乎发电运行部所有员工都去在艾尔肯家过过节。“我们特别期待过节,好去艾主任家吃美食。”艾尔肯的徒弟魏龙说。

魏龙跟随艾尔肯多年。当年,他第一次参加副值班员考试时,成绩不理想,情绪很不好。

“遇到困难不可怕,要想办法战胜它,而不是被它打败。我这个少数民族中专生都能学出来,你只要坚持学习,也一定能行!”

艾尔肯用自己的逆袭经历鼓励魏龙继续加油。魏龙放下了心理负担,发奋学习,先后成为了主值、安全员。

艾尔肯长得粗犷憨厚,实际心思细腻。

一次,他发现一位同事情绪低落,多方了解到,原来是跟爱人闹离婚,年假、探亲假又都用完了。艾尔肯跟人力资源部协调后,给这位同事放了事假,让他回去处理感情问题。

2018年11月,发电运行部副值瓦力斯突发心梗紧急抢救,艾尔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帮忙。瓦力斯父母亲戚都不在喀什,只有他妻子一人医院、家里两边跑,还有两个孩子没人照顾的困难后,艾尔肯立即组织部门人员轮流排班陪床,解决了家属的后顾之忧。

消防保卫部主任莫扎帕尔说,“发电运行部是少数民族职工数量最多的部门,又来自全国各地。但在艾尔肯在带领下,大家互尊互爱。”

“艾尔肯经常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要求大家听党话、跟党走。”莫扎帕尔说,发电厂是重要基础设施,安保压力大。尽管运行部人手紧缺,艾尔肯坚决服务大局,不讲任何条件抽调员工值班、巡逻。

喀什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了推动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喀什热电公司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要与“访惠聚”驻村点的村民结对帮扶。

作为副总工程师,艾尔肯与英吾斯坦乡敦艾日克村两户居民结了亲。当前,已有一户脱贫并搬迁到喀什市区居住。剩下的一户,是两位七十多岁的维族老人,家里没有劳动力,老太太又多病。

每周,艾尔肯都要去探望一次。“他们很淳朴,有什么困难也不说,要去主动发现。”

艾尔肯经常会置办一些米、面、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带给他们。还带着孩子去认亲。

老两口非常感激,每次艾尔肯去,都要尽其所能准备好吃的,不然就会不开心。他们说,“亲生儿子对我们也没有这么好。”

搞好大家庭团结的同时,艾尔肯也有着一个非常幸福的小家庭。这主要得益于妻子娜迪热的理解和支持。

娜迪热是一位典型的维吾尔族妇女,非常勤劳能干。记者去采访她时,她一直忙里忙外,准备水果饭菜,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娜迪热是经人介绍跟艾尔肯认识的。不到两个月就结婚了。对于艾尔肯,娜迪拉非常满意。

“我从小在喀什长大,艾尔肯和身边其他的维吾尔族男人不太一样。艾尔肯不抽烟、责任感强,爱工作,虽然忙了点,但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娜迪热不无骄傲地说。

尽管工作很忙,但艾尔肯并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他把激励理念引入家中,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记者在他家中看到了一张“孩子行为银行”的表格,上边写道:上午八点半起床加一分;举手回答问题加一分;中午睡半个小时加一分……

当记者采访艾尔肯和爱人娜迪热的时候,9岁的女儿一直依偎在爸爸身边,默默地听着,时不时帮着捡去桌上的果核、废纸。

对于寄宿的儿子,艾尔肯要求:今年要考班级前五,交五个朋友并且去他们家里过夜。

娜迪热说,“以前孩子不知道找爸爸。现在我驻村了,无特殊事项不允许回家,孩子只能跟着姥姥和爸爸,对爸爸的感情就加深了,把爸爸当做最好的朋友。”(《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