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9·11·总第59期 > 正文
【论道】三个创新方向助力 实现更快更优更强发展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3-07

近年来,国内外油气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油气企业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责任日益艰巨;同时,油气企业普遍负担重、劳动生产率低,特别是储量品位劣质化、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关键核心技术不突出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发展,应充分认识到推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因此油气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勘探增储、稳产上产和智能油田建设”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引领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

回顾历史,长庆油田从100万吨发展到目前5000多万吨,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正是因为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创新理论和关键技术系列,才引领长庆安塞、西峰、姬塬、靖边、苏里格等油气田的成功发现与开发,实现了大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解放“低渗透”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才能解放“低渗透”,长庆油田要在2025年油气产量达到6300万吨,实现二次加快发展,从“大”到“强”,必须依靠科技力量,要让技术创新为油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勘探增储是油气企业抓好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也是筑牢发展根基和打开成长空间的关键所在。资源有限,科技无限。处在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油气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针对油气藏“低、深、难、散”的资源困境,长庆油田把“找到、多找、快找”规模经济储量摆在科技创新的首要位置,致力于发现大油气田,从最本源、最基础的研究着手,创新地质理论认识,大胆涉足“高风险区”和“禁区”,在“四新领域”和风险勘探上下功夫,力争战略性、颠覆性创新取得显著进展;攻关一批勘探增储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低渗透致密储层技术标准体系,打好“规模勘探、精细勘探、高效勘探”进攻仗,实现资源储量“数量与质量并重”增长。

油气稳产上产是油气企业抓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效率变革、动能转换的关键着力点。油气产量始终是油田生存发展之本和效益之源,产量上不去、稳不住,一切都是空谈。长庆油田已连续6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但“三低”油藏的“先天不足”,让油田长期稳产上产“压力山大”。为此,长庆油田着眼长远,部署强化“大幅度提高油气平均采收率、大幅度降本增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在致密油气高效开发、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等方面寻求重大突破,着力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用得好”的低渗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利器,目前长庆页岩油开发试验已形成百万吨规模产能,为油田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通道;立足当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聚焦老油田稳产、油气井网优化、优快钻井及压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大井组、工厂化、集约化、橇装化”开发建设模式,着力形成各领域优势主导技术,促进主流技术升级换代和各项业务降本增效,确保油田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

智能油田建设是油气企业抓好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迅猛发展,油气行业与之深度融合必将迎来油气技术颠覆性创新。数字化带动油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单井综合用人由2.61人下降到0.86人,长庆尝到了前沿科技的甜头。借助油田数字化覆盖率90%以上、气田数字化覆盖率100%的先发优势,长庆油田把智能油田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选择,加大智能化领域投入,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善借八方之力,建立产、学、研、用共研共享体系,以“技术攻关、示范建设、规模推广”为路线图,大力推进油田“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机器人、无人机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无人值守、油气井智能生产”等新模式,推进智能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和管理应用,将智能要素渗透进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全方位、全流程,为企业发展汇聚强大动能。(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付锁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