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地方国资(上篇)】2019年地方国资国企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特别策划——地方国资(上篇)】2019年地方国资国企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5-27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通过树立“国资监管一盘棋”理念,推动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呈现在五个方面。
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9年,各级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20年1月15日,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1.3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利润总额首次超千亿元,上交税费13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5%、29.7%、12.7%。
1月17日,浙江省国资委在杭州召开省属企业工作会议暨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浙江省市两级国资监管企业2019年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再创历史新高。省市两级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43亿元利润总额722亿元,同比均增长12.8%;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75亿元、利润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2.8%、10.8%。
1月19日,广西2020年全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2019年,广西全区国资委系统188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1%、15.16%、22.64%。其中,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16家国有企业2019年全部实现了盈利。
1月19日,湖北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2019年,湖北省国资国企自觉树立国资监管一盘棋的理念,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社会贡献持续扩大等“五个持续”。
1月20日,贵州省国资委召开2020年监管企业、市州国资监管机构负责人会议。2019年贵州省国资委28户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34.2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709.0亿元,同比增长22.7%;净利润521.1亿元,同比增长21.6%;25户企业盈利,其中4户企业扭亏为盈,盈利面89.3%。
企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省国资委在国企转型和创新方面,针对一些企业转型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出台了《省属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关于促进省属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山西省属企业迅速实施差异化布局,在7个新兴产业谋划了总投资约730亿元的25个转型项目,在转型综改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
2019年,广西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新进展。科技研发投入增幅同比接近80%,科技研发投入增幅排名全国省级国资委第11名,柳钢品种钢材、柳工欧维姆、南南铝高端铝材、玉柴国六发动机、建工糖机、中恒制药、鱼峰特种水泥、桂林客车等一批科技创新产品打响了“广西品牌”。
山东省属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攻关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效支撑和引领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山东省国资委引导推进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创新骨干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国资委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的“一个意见、两个清单”。出台了《关于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建立了20项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113项省属企业“高新基”重点创新示范项目清单。此外,还瞄准制约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偏光片技术,推动皖维集团与中国科大共建聚乙烯醇(PVA)新材料联合实验室。
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中表示,安徽在科技创新上主要推进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创新导向和考核激励。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各地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风险防范。比如,山西省国资委在防范风险方面,出台了《省国资委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省属企业重大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相关文件出台后,有助于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
2019年,各地方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
安徽省国资委以推进“瘦身健体”为重点,坚定不移“处僵治困”。通过清算注销、依法破产、重组整合、产权转让等方式,累计处置“僵尸企业”120户,为释放发展新动能腾出空间。通过积极稳妥推进特困企业淮化集团依法破产,全面完成职工安置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信访事件。
同时,安徽省国资委以破除无效供给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通过指导淮北矿业集团制定年度煤炭去产能工作方案,统筹推动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等工作。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8月份停产、10月份通过验收,全面完成煤炭“去产能”165万吨年度任务。
针对“处僵治困”“瘦身健体”面临“瓶颈”等问题,山西省国资委出台了《省属“僵尸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山西省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验收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数工作的通知》,省属国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僵尸企业”103户,法人单位减少1050户。
在广西国资委努力下,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集团成为广西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广投集团、建工集团、柳钢集团3户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达到6户(广西投资集团、建工集团、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柳钢集团、玉柴集团、北部湾投资集团);企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甘肃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扎实落实“三扛”责任,加强生产组织调度,优化资源统筹调配,实现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各类产品稳产稳销。2019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63.69亿元,同比增长12.49%;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尤其是镍、钢材、铝、煤炭等产品销售率达到100%。
2019年,广东省国资委系统的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明确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全面梳理和重新确定省属企业主业,完成3组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
在1月16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新疆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高江淮表示,2019年全区国资系统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稳定责任全面落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质量稳中有进,交投、水利、地矿、旅投等特色优势产业集团成功组建,一批监管企业主动进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国资重点扶持领域,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
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
2019年,各级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
黑龙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出台4个“1+N”改革配套文件,总数已达28个,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完备。龙煤集团改革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龙江森工集团2151项行政职能全部移交。2019年,全省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38户,引入非公资本30多亿元。省国资委9户权属企业完成混改。
广西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规范董事会建设、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混改面接近50%;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比例90%以上,大幅高于40.8%的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省国资国企重点改革取得新成效。179个国企混改项目线上线下集中推介,涉及资产总额超过3200亿元,创地方国企混改项目数量、引资额度、资产规模新高。在中西部地区首个发行规模60亿元的四川国企改革ETF基金,成为2019年境内首发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成功组建港航投资集团、博览集团,川航集团重组康定机场、支持藏区发展。
封闭朔里矿业中央副井。
黑龙江全省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38户,引入非公资本30多亿元。哈尔滨市完成混改18户,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绥化在混改方面也取得新突破,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安徽省国资委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133万户,占应分离移交任务99.9%。全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67.3万人已实行社会化管理37.2万人,社会化管理率55.2%。
河南国资国企系统通过三年国企改革攻坚,甩掉了拖累点,止住了失血点,促进了国企提质增效。“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在河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胡广坤看来,河南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资监管效能持续提高
2019年,各级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资监管效能持续提高。
黑龙江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2019年制定了《省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版)》,再下放10项权力,切实释放微观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521户企业纳入脱钩范围。处置重大法律纠纷案件11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
四川省国资委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国资监管更加有力。通过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推进国资监管理念更新、职能转变和方式优化,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山西省国资委以改革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为导向,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对标先进,有针对性地出台了7个方面29项国资监管制度,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国资监管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以及一些企业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缺乏制约等问题,山西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意见》《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关于贯彻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在专家看来,这一批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体现了国资监管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服务理念,明晰了既不当婆婆也不当甩手掌柜的职能定位,实现了既放权放手放开、又管住管活管好的监管目标。同时,这一批政策文件名有特色、独立运行,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系统的监管链和服务网,标志着山西国资监管正在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从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手段转变。
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2019年,各级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动企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1月13日,陕西省国资委党委召开2019年度省属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进一步压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会上,8户省属企业党委书记现场述职,35户省属企业党委书记书面述职,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邹展业对现场述职企业党委书记进行逐一点评。参会人员对43户省属企业党委书记进行现场测评打分。
吉林省国资委扎实开展省国资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速推进全系统政治生态的全面修复。吉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海廷表示,各级党委要牢牢抓住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牛鼻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辽宁各省属企业党委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全省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固元铸魂、固本强基”工程,大力开展“强党建、兴国企”行动,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国有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省属企业收入、利润连续三年保持“双增长”。
黑龙江坚持党的领导,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019年处置问题线索90件,立案20件,收缴违纪款203.65万元。持续优化企业内部改革发展环境,突出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依法治企、合作共赢等突出问题,形成国有企业示范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方国资委积极行动,推进党的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山西省国资委党委坚定扛起主体责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转型发展这一主业,按照“十二字”总要求,坚持“四个贯穿全过程”,切实做到“四个到位”,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主题教育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川省国资系统分两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职工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充分激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明显增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国企党建切实加强。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国资委通过补短板攻弱项,严标准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监管企业党建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实质性加强。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监管企业党建还存在的一些差距和不足。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不断开辟监管企业党建工作新境界。
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在南宁召开2020年自治区直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广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管跃庆表示,2019年,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各区直企业党委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化解了一批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以上通过五个方面呈现了地方国资国企在2019年运行的大致情况。在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理念洗礼下,随着国资监管大格局不断推进,全国国资国企系统在联系、沟通和协同等方面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2019年,各级国资委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牢牢把握工作定位,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专司国有资产监管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主要职责,上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切实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扎实推进,全国国资监管系统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沟通协调更加顺畅、协同发展更加有力,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进展,形成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
【责任编辑:赵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