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20·04·总第64期 > 正文
【深度报道——转型】锚定新材料 湖南航天走出转型发展路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7-10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近年来,航天科工立足“南院北所N支撑”的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协同发展的先进产业集群,在新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其中,航天科工所属湖南航天,自2015年将新材料产业确立为主业以来,通过自主创新、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手段,加快推动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成为航天科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自身也走出了一条传统军工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调整发展思路

2018年,湖南航天新材料产业规模为8.3亿元;2019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2.8亿元,增长率达54%。成绩的背后,是湖南航天对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的重新调整。

湖南航天成立于1970年,是航天科工所属的二级公司,也是一家老牌的军工企业。2015年初,经历了“自力更生求发展,改革脱困求生存”阶段的湖南航天,形成了浮空器、惯性导航、微波器件加工、磁性材料与器件等产品为主的产业布局。不过,在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不强,军民产业“小而散”;工程技术人才匮乏,尤其缺少重点专业学术带头人,同时,科技投入不足,新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力量不强,等等。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下,新材料工艺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技术在新材料新工艺设计研发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互联网+”、材料基因工程、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新工艺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我国新材料产业也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模式,并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

在上述背景下,航天科工立足“南院北所N支撑”的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协同发展的先进产业集群。2015年初,在航天科工指导下,湖南航天领导班子通过深入研讨、论证,充分利用湖南省在新材料领域的区域优势,结合湖南航天产业现状,决定将新材料作为湖南航天主业予以重点发展。

多措并举 提升产业竞争力

《湖南航天改革调整思路报告》上报航天科工并获得肯定以后,湖南航天认真落实报告精神,近年来,在新材料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举措,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自主创新方面,湖南航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应伟告诉《国资报告》记者,自2016年以来,湖南航天本部每年自筹经费用于支持所属单位的自主创新项目。数据显示,2016-2019年,湖南航天在新材料领域共投入经费近5亿元,新拓展了重防腐涂料、自固化绝缘材料、高性能镁合金、聚酰亚胺工程塑料、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电子浆料、高频挠性覆铜板等一批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积极申请航天科工、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经费支持,支撑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工业化、产业化。

湖南航天诚远公司生产实景

湖南航天的上述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2016年以来,湖南航天围绕军用装备和民用高端需求,开发了系列技术和产品。其中,“玻璃钢+多功能复合结构电磁隐身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新型石墨烯防腐蚀涂层材料研究”等一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发明奖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均是湖南航天历史上“零”的突破。

针对产业关联度不强,军民产业“小而散”的问题,湖南航天通过协同方式,搭平台、建体系,使得新材料产业布局日益丰满。

2015年,湖南航天联合长沙市政府,新设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作为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的平台企业。同时,剥离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原有业务,将其重新定位为防护材料研制企业,并与国防科大合作,注入伪装网、重防腐涂料等新业务。

2016年,湖南航天又联合宁乡市政府,新设湖南航天天麓新材料检测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新材料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时,推动湖南航天磁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扭亏治困工作,着力推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成功实现了湖南常德石门二期微波炉磁生产线的全自动化运行。

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市场,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湖南航天天麓新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新设以后,湖南航天领导班子亲自带队跑市场,成功实现了重防腐涂料在军方的批量应用,并打造了国家级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

针对核心技术不突出,工程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湖南航天通过内引外联,进行领域拓展。同时,湖南航天瞄准国内外市场前景好、技术先进、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企业广泛开展调研论证,搜寻并购标的,先后开展了40余家企业的调研工作,最终在航天科工支持下,于2019年通过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过桥,成功并购挠性覆铜板研制企业中山新高。

此外,湖南航天还联合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先后发起设立了湖南航天创融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湖南天惠科技融合投资基金2支基金,为进一步推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

经过几年的发展,湖南航天形成了以新材料院为总体平台,多个前沿方向为牵引,若干家生产单位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建设了长沙望城经开区磁性材料产业园、宁乡新材料产业园、石门微波炉磁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形成了完善的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产业转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打通了新材料产业项目从论证、培育、孵化、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湖南航天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但湖南航天几任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落实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湖南航天作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成功在军方、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内部打响了品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唐应伟说。

把握改革契机 激发企业活力

2018年8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入围国有企业“双百行动”的企业名单,航天科工所属的湖南航天被纳入企业名录。2018年9月26日,湖南航天正式将集团公司党组审定后的《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与《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双百行动”工作台账(2018-2020年)》在国资委备案。与此同时,湖南航天也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混改试点单位,是央企混改试点中第一家军工二级企业。湖南航天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唐应伟告诉记者,自入选“双百行动”名单以来,湖南航天围绕“五突破、一加强”改革具体要求,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善基于实际绩效的分配机制,重点突破中长期激励,为实现公司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航天历史上经过停缓建、三线调迁,破产企业多、人员身份复杂,积累了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在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等方面的支持下,湖南航天先后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划拨地性质变更、拟盘活土地收储等重要工作,减轻了发展压力,增强了资产吸引力,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019年8月,湖南航天与17家投资者达成投资意向,累计签订增资框架协议8份,合计意向投资金额25.125亿元。在达成投资意向后,2019年9月10日,经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程序,湖南航天最终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分别是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改双百发展基金、江苏疌泉航天工融债转股投资基金和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12月6日,各股东方与湖南航天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增资合同,引入社会资金13.37亿元。

“本次增资扩股后,湖南航天原单一股东航天科工持股降至68.35%,湖南航天由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标志着湖南航天圆满完成引资引战工作,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唐应伟说。

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湖南航天按照台账节点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湖南航天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各级次职业经理人达到16人。同时,湖南航天引入了全面绩效管理模式,完成了“工资+奖金+额外奖励”一体化激励约束方案制定,设置差异化薪酬项目,并在两级单位推行。目前,湖南航天正在推进以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骨干员工持股、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政策和实施方案制定。

唐应伟表示,通过完善以职业经理人和绩效体系为代表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健全以骨干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为代表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湖南航天将进一步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企业家”精神,实现骨干员工与企业利益的有效捆绑和发展共赢。

打造新材料产业龙头

湖南航天从2015年开始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主业进行布局,2016-2018年为培育期,2019年产业规模明显增长,后续随着新培育公司和新并购公司的快速发展,还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如今,新材料产业成为湖南航天“一主两翼”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航天装备、环境综合治理两大板块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湖南航天也成为了航天科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连续承办三届航天科工与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新材料新工艺高峰会议,为航天科工新材料产业相关单位搭建了对外交流、协同合作的平台,提升了集团公司新材料产业在地方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湖南航天已经制定好了目标。唐应伟告诉记者,一方面,湖南航天将通过“产学研用金”合作,形成集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和核心技术能力,具备满足现代武器装备、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是以电磁功能材料、结构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复合功能材料、防护功能材料、材料检测、材料加工及制备设备等领域为重点,完成麓谷产业基地、望城产业园、石门电磁功能材料产业园、宁乡防护功能材料产业园、武汉隐身材料产业园等智慧化园区建设。

在2019年12月5日举行的第三届新材料新工艺高峰会议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国瑛表示,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对新材料新工艺提出了更加多元的需求。航天科工将广泛联合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以协同发展打造先进的产业集群,共同构建新材料、新动能、新产业、新经济、新生活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唐应伟表示,湖南航天将认真贯彻落实航天科工新材料产业“南院北所N支撑”发展布局,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深化落实混改及“双百企业”各项改革政策,进一步优化新材料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到“十四五”末,将湖南航天打造成为航天科工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研制生产企业集团。(《国资报告》记者 原诗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