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数智化】“以商业创新平台助力国企数智化转型”——专访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
【深度报道——数智化】“以商业创新平台助力国企数智化转型”——专访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8-10
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有企业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等实践。那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态势如何,将从哪些方面为企业赋能,企业又如何确保转型的成效?
近年来,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网络)在助力国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收获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近日,记者对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进行了独家专访。
“数智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
《国资报告》:这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既是疫情倒逼的结果,也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请问您对当前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态势有哪些判断?
王文京:技术一直在影响和改变商业,当前有代表性的就是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运作和组织变革,而最新的信息技术,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我们合称为“数智化”技术,可以在更广泛的宽度、更大的深度和更高的价值上,影响和改变企业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更多的企业体验到了线上办公、线上经营、线上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也加深了大家对数智化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国家在战略部署上也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推进力度,比如,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出台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国资委相关领导也强调,国有企业必须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在快速发展,疫情发生以来,则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进一步加速了数智化转型的进程。
《国资报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也曾有过一轮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期。2009年1月中国发放了3G牌照,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都是当时备受追捧的概念。您认为今天业界关注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新基建”等概念,与2008年时相比,有何新的变化?
王文京:2008年的那一轮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期,相当于是这一次的数智化转型和新基建的前奏。那时候的技术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实现的是以协同共享为主的网络连接。
2015年前后,一些新的、有代表性的技术开始走向应用,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企业也从数字化进入到智能化阶段。上一阶段的应用重点是网络连接,现在的应用重点则是数据智能。当然,上一阶段的发展是重要的基础,没有广泛的网络连接,没有云计算的算力,没有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是无法实现数据智能的。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上一轮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可能在消费端的表现更突出一点,消费互联网发展得也更快一些。而2015年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产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数智化技术为企业赋能
《国资报告》:现在有代表性的数智化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请问这些数智化技术如何为企业赋能?
王文京:在信息化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进行流程优化,和提高运作效率。而数智化技术则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因此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也更大。
在产品创新方面,今天很多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数智化技术连接最终客户,及时感知客户的需求变化,并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购买行为的特征,从而缩短企业产品创新的进程,并让企业的产品创新更加面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由此,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从以往的以产品为导向,走向了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一直是企业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客户的梦想。但在以往的技术水平和商业环境中,要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产品导向。
今天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创新与客户的需求更好地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客户导向和个性化定制。
管理创新方面,我觉得这些年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是,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技术,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沟通,而不是以往层级的方式,因此,可以在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扁平化管理。
其次是管理的精细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更科学、更细致的核算和评价,比如,可以根据每一个员工的实际价值和贡献,来进行薪酬的分配。
另外,对于集团型企业而言,开展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运营和管控是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很多集团型的企业在财务、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了共享服务,将实时、透明的管控变为了现实。
总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企业可以实现产品的创新业务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这些创新的最终结果,从财务角度看,就是企业收入的增长,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改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这就是数智化技术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体现。
《国资报告》:除了前述的六大数智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值得企业关注和研究?
王文京:前述的六大技术中,除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他的技术,我认为目前的应用程度还处于第一阶段,有的甚至是刚刚起步,所以把前述六大技术应用好,还需要一个过程,也是企业应该继续关注的方向。
新的技术里面,我认为对企业影响比较大的,首先是5G。5G和4G、3G的主要区别,是4G、3G影响和改变的更多还是个人用户和消费互联网,而5G将对企业端和产业互联网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5G在中国已经进入商用阶段,因此更值得企业去重视和加强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5G的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构建多张虚拟网络,支持更多业务,因此,会改变企业内部计算的部署和应用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边缘计算”概念也将真正落地。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是智能芯片,对于各行各业产品的创新和供应链的变革,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助力国企数智化转型
《国资报告》:对于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很多国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转型毕竟面临着风险,对于国企如何确保转型的成效,您有何建议?
王文京:这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谈。第一个层面是策略层面。我认为国企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国企必须把数智化转型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创新、管理变革紧密结合,可以说,二者结合得越好,转型的效果就越好。
其次,国企要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原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性的升级。在此前的信息化阶段,国有企业开展较早,投入较大,人员队伍的水平也较高,从而打下了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当前,国企则需要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再次武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最后是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数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每一个系统和平台都由国企自己去开发,因此,国企需要选择领先的产品平台、产品公司和专业的服务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来支撑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第二个层面是框架层面。国企规模不同,组织架构也不同,应以什么样的框架,去推进数智化转型?从我们服务国企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平台升级,就是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为云原生和智能化平台,这是目前众多国企推进数智化转型的第一步,从而解决了以往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和“信息壁垒”等问题。
第二个方向是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型国企都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因此,国企构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不只是面向企业内部,也是面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另外,除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可能还会有一些第三方的公司,利用这个平台去发展新的业务。所以,国企需要构建的,是一个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全价值链、覆盖生态伙伴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个方向是升级和构建一套运营管控体系,实现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服务支撑和监管。企业的运营和管控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的、透明的监管,并节省企业资源和提升运作效率。
《国资报告》:国资委强调,在积极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互学互鉴、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请问在这方面,用友能够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王文京:用友自1988年成立起,就一直专注于企业服务领域,就是过去的信息化领域,现在的数智化领域。用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产品是财务软件,服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产品是ERP,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现在正处在第三阶段,通过企业云服务,助力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用友云服务的核心平台和产品,是用友商业创新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PaaS,包括技术平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等,可以帮助国企构建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底座。
第二部分是各种类型的云服务,如采购、智能制造、数字营销、数据金融等,为企业全价值链的业务创新提供服务。
第三部分是面向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力资源和协同工作的运营和监管体系,可以为集团型企业的运营和管控提供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用友的商业创新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化的平台,目前平台上已经有5600多家生态伙伴,他们在不同的细分行业和领域中提供了众多产品和服务,共同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用友的商业创新平台,让企业的商业创新变得更简单、更便捷,也希望这一商业创新平台能够和更多的国企合作,从而契合和服务国企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国资报告》记者 原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