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21·01·总第73期 > 正文
【特别策划——中国铁物翻身记】中国铁物险死复生的教训与启示
——独家专访中国铁物总经理廖家生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2-18

这些年来,曾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铁物的命运,如同坐了过山车一样回环曲折:从成长在铁路系统温暖怀抱中的好企业,到追逐规模而陷入融资性贸易陷阱的特困企业,再到卖地还债、苦练内功的脱困企业,再到2021年1月8日在深圳敲钟上市,中国铁物站在了全新发展起点上。

在《国资报告》看来,中国铁物扭亏脱困、起死回生的经验值得关注、推广,而其跌落神坛、陷入泥潭的惨痛教训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国资报告》:5年前,中国铁物资不抵债、举步维艰,5年来,企业各项经营指标逐年好转,未发生一笔债务违约,还实现了上市的既定目标,树立了国有企业成功化解债务危机的样板。在您看来,中国铁物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出困境,有哪些重要的经验?

廖家生:5年来,中国铁物的扭亏脱困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力帮扶,离不开中国诚通的科学托管,离不开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各位债权人的理解支持,离不开中国铁物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自救。

中国铁物供应的钢轨铺设在青藏铁路线上

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国铁物出事,是因为公司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所以我们在扭亏脱困工作中,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公司改革发展不偏航、不走样。

其次是把信用当做战略来管理,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旦信用丧失,要恢复信用必将付出加倍的成本。中国铁物深信这一点,所以在危机应对与改革脱困过程中,努力维护公司信用。一方面确保债务不违约,全力筹措资金兑付敏感公募债券。另一方面,中国铁物的债务重组,是在没有发生违约情况下的主动债务重组,重组期间利息正常支付,重组完成后严格履行重组协议,甚至提前偿还债务。所以,中国铁物债务重组期间,在银行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重组后,中国铁物在银行的授信很快得到恢复。这是中国铁物走出困境的重要基础。

再次是要保持战略定力,牢牢守住主责主业。中国铁物百年沧桑,尤其近十年来的曲折发展轨迹告诫我们,坚守主责主业企业就能行稳致远,偏离主业、盲目做大则会风雨飘摇、折戟沉沙。危机发生后,中国铁物全面“入轨”,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了铁路相关业务的平稳增长,保障了国家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国铁集团的充分认可,为我们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铁物生存发展的根基在铁路,必须稳固好这个根基,然后再谋求转型发展。

再其次要持续深化改革,这是我们摆脱危机的动力源泉。中国铁物之所以能够较快地扭亏脱困,得益于我们建立了以党委会、管委会、董事会、管理层这样一套层次分明、权责清晰、决策高效、制衡有效的治理体系,得益于我们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引入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一批骨干员工不离不弃,为我们成功脱困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最后是要强化管理,这是我们平稳运转的基础保障。5年来,我们风险管控的弦一直不敢松,并充分吸取教训,不断扎紧篱笆、堵塞漏洞,不断挖潜增效。

《国资报告》:在您看来,中国铁物当初发展失控究竟是因为什么?

廖家生:这几年来,中国铁物上上下下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一再分析检讨出事的根源。在我看来,首先是战略失误、主业出轨;其次是管理混乱、牛栏关猫;再次是过度负债、超出财务能力;最后是党建薄弱、监管不力。

《国资报告》:过度追求规模,是中国铁物出事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您看来,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廖家生:规模是实力的外化指标之一。企业应该有一定的规模,因为银行和客户、员工都要看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是利润规模的基础。但是不能唯规模论。做强做优做大三者的关系,国资委郝鹏书记讲得很深刻:“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有机整体。做强是要体现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做优是要求持续创造优秀业绩,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大是要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当前做强做优更为紧迫,也是进一步做大的基础和前提。郝书记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说得很透彻了。

《国资报告》:在中国铁物脱困过程中,国务院国资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您看来,当企业出现风险事件时,作为出资人的履责边界应该是什么?

廖家生:作为出资人代表,国资委是按照《公司法》履责。企业遇到困难时,出资人不可能袖手旁观,但不是代劳,更不宜直接操刀,应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方向引领、指导协调、监督问责。所以企业千万不能有依赖思想,要奋发图强,要有担当意识。

庄严宣誓:全力保障中老铁路物资供应 摄影:王保良

中国铁物出事后,国资委给予了一定的国有资本预算支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尤其是国资委指派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是对我们强有力的支持。诚通的科学托管,增强了员工队伍的信心,确保了公司稳定。马正武同志经验丰富、敢于担当,为中国铁物扭亏脱困出谋划策、决策拍板;朱碧新同志在兼任中国铁物董事长一职前后,为我们具体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此,中国铁物成为用托管方式处置困难企业问题的成功案例。

《国资报告》: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仍在发酵。在您看来,市场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国企债务问题?

廖家生:国有企业也是市场主体,发展就要负债。一般来说,不负债不一定是好企业,因为你没有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现代金融之所以能够发展,也是因为实体经济有负债需求。

过去国有企业负债率高,主要是没有建立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和股权融资渠道,国有企业规模扩张主要靠负债融资。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和股权多元化融资渠道打开,以及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的建立,许多国有企业负债率都在下降。但债务融资仍是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的主要手段,关键是不能超过财务承受能力过度负债,而且要防止期限错配,即不能用短期负债投向长期资产。

对于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债务问题,债权人要理性对待。既要看企业是否还有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服务、技术,还要看企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水平。对于那些有核心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应该予以更多理解和支持。因为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对中国铁物有信心,我们自己也有信心,中国铁物债务重组和债转股的过程中,相关债权人给了我们喘息之机,让我们能够起死回生,才有了互利共赢的结果,才有了中国铁物崭新的面貌。(《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