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保代表:让老年人有幸福晚年 让后来人有可期未来
王文保代表:让老年人有幸福晚年 让后来人有可期未来

文章来源:山西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9-03-11
“当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地强调‘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让后来人有可期的未来’时,我说不出地感动和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保动情地告诉记者。
不容忽视的是,以“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低利润、回报周期长”为典型特征的康养产业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大多养老机构都是微利乃至亏损运行。而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未来养老形势挑战,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很具体地提出‘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措施,我们山西文旅集团下设有专门以康养产业为主的山西省康养集团,正在探索建立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基地看护养老为依托,以旅游流转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实打实地措施对我们而言是极大利好。”
未来养老形势异常严峻,但社会公众对此却普遍感受不深。原因为何?对此,王文保基于集团康养产业的探索实践作了具体分析,他认为,目前“低龄”活力老人仍占多数,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还未上升为刚性需求。当前老年人基本为1950年代出生,大多并不是“4-2-1”的家庭结构,尚未承受巨大的照护压力,而且普遍认为在机构养老是子女有失孝道。
再过10年左右,“60后”将是主要养老对象,从主观来说,他们思想上更容易接受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方式。独生子女的客观现实也决定了他们需要考虑机构养老,而且70岁以上老人的照护刚需也会进一步凸显。“产业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及早布局非常有必要。正如总理所说,我们需要‘让后来人有可期的未来’。而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扶持养老事业发展,主要针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是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和社会保障兜底的具体举措,但在‘产业端’发展不足。” 王文保呼吁道:“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基于养老产业的突出重要性,我们应该同样提出‘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样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具体如何操作?王文保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正确把握养老事业与产业的不同属性,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形成政府兜底、社会保障、市场供给的良好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度供给,将养老产业提升到康养产业的层面大力发展,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康养产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方案》、《康养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科学的康养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结构,形成涵盖产业基础通用标准、产业供给标准、产业支撑标准等康养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我国康养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还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从用地、水电、税收、市场准入、人才等方面出台更加详细并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提高可操作性,推动康养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由于国家政策体系尚未完善,基于养老产业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民营企业投资养老、康养产业意愿和实力都比较弱,王文保建议进一步加大领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集团化”的路子,向养生、养老、康体、康旅等领域延伸;同时在职业教育中广泛设立养老护理专业,高校在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开设大健康专业进行理论研究,进一步培养专业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群需求。大力开发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社保、以房养老、企业年金、个人养老账户及其他家庭资产收入等多种养老方式。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