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我和祖国共成长  >  成就篇 > 正文
中储粮是怎么管好保13亿多中国人饭碗的粮食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25

中储粮的职责是管住管好“大国粮仓”,确保中央储备粮棉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中央储备粮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中储粮是怎么管好保13多亿中国人饭碗的粮食呢?

秘诀就四个字:购、存、调、销!

一、“购”: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中储粮的买买买,与广大剁手族们不一样。不仅要锁定优质粮源,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还广泛采用“一卡通”系统,购买粮食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杜绝“打白条”“人情粮”“转圈粮”。

酷暑时节,中储粮涿州直属库,一辆大型运粮车正在卸粮入库。 (记者 刘慧 摄)

二、“存”:现代粮仓,科技存储

好粮用好仓。中储粮的粮库长什么样呢?

如果你以为中储粮的粮仓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破旧不堪的老式仓库,那就“OUT”了,现在的粮仓是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

60年代砖木平房仓。(记者 刘慧 翻拍)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现代化的平房仓。 (记者 刘慧 摄)

如果你以为现在粮库作业还是人扛肩背的力气活,那也是“OUT”了,现在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完全取代人力,效率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举个例子,以前人工取样化验需要1小时,现在机器自动取样化验,仅仅需要10分钟时间,效率提高了整整6倍。

如果你以为现在粮库灭杀虫害还是采用化学药物熏蒸等传统方法,那也是“OUT”了。现在粮库采用智能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技术多种“黑科技”,为老百姓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粮源。

如氮气气调技术,就是粮库利用空气制成氮气,向粮仓中充入氮气,当仓内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的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而害虫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憋死,轻松实现储粮环节的绿色无污染。

如内环流控温技术,就是通过冬季粮温降低蓄积冷空气,夏季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再均匀送到仓内,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让粮堆做自己的绿色空调,实现常年低温储粮。

现在,中储粮的智能化粮库都装上了“千里眼”,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并与广域或者专线网相连,全系统近千个库点汇集起来,形成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轻松查看全国各地直属库的粮情。

三、“调”:稳定预期,平抑粮价

粮价是百价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储粮就是粮食市场的“稳定器”,保证供应,稳定预期,平抑粮价。

中储粮在什么情况下会调运中央储备粮呢?

第一种情况:应急救灾

举个例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储粮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累计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了灾区群众口粮和食用油供应。

第二种情况:服务调控

2005年,中储粮被国家赋予政策性粮食收购这一重要使命,执行国家下达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玉米、大豆、油菜籽以及新疆小麦的临时收储任务。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储粮就要以托市价收购粮食;当粮食供给偏紧、粮食价格上涨时,为防止“米贵伤民”,中储粮就要向市场抛售粮食,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销”:推陈储新,常储常新

每一粒粮食都是有生命的,存放一定时间,品质自然会下降。因此,中央储备粮储存一定时间,就要推陈储新,用行话讲,就是“轮换”。具体来说,稻谷、玉米每2至3年就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至5年就要轮换一次,大豆每1至2年就要轮换一次。中储粮已经建立比较稳定的轮换机制,做到应轮必轮,常储常新。(记者 刘 慧)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