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澳门二十年 央企新作为  >  央企保障 > 正文
371天创造澳门口岸施工奇迹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2-20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此前,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建设项目众望所归,获得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荣获“中国交建2017年度海外协作奖”“ENR优秀机场手口岸项目建奖”“中国交建优秀青年突击队”“中国港湾项目管理奖”“2017年度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中国海外优秀营地奖”“警民共建示范单位”等多个奖项。  

 

荣誉的背后,从来依靠的都是不懈奋斗。由于种种原因,当澳门政府明确中国港湾为项目总承建方时,留给建设者的时间仅有371天。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正常情况下三年的工程量,如何才能保证安全和质量,组织上万名工人有条不紊连续作业?答案就是“5+2”“白加黑”,二十四小时不停工连续作业,项目高峰期在场工人达一万二千人之多,中港澳门振华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玉喜曾这样介绍。

 

“工期极短,施工空间有限,组织、协调压力大,目标要求非常高,我们所有工序、分项工程都要做万全准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项目都不可能完成。”澳门口岸项目总监苏博这样概括说。这些难点一一体现在四航局所负责的市政及配套工程标段——23万平方米路面、53座单体、6座桥、1座下沉式隧道、境内上落客区及轻轨站平台,涉及道路、桥梁、隧道、房建等16个专业,交叉施工覆盖率高达90%,有效施工时间只有半年。   

“工期最少需要36个月,给我们的施工高峰期却仅5个月,非常紧张。”四航局项目经理徐洪华深知挑战巨大。事实上,四航建设者还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其他困难:场地极端缺乏,相邻单位界面碰撞多,交叉作业安全风险高,设计变更多,材料采购量大,甚至暴雨、台风也时刻考验他们。   

如何在越发紧张的时间里,后发先至,实现“弯道超车”,项目部把目光聚焦在了BIM管理系统,以便有效解决各标段之间驳接、专业之间碰撞问题。BIM小组要在2017年5月前完成所有任务,3月初至5月初变得最为忙碌。狭小的办公室内,深夜仍是灯火通明,一幕幕“大戏”正不断上演,而剧情正是对现实施工情况进行反复推演。4月底,1226个存在干涉的点位“校正完毕”,辅助完成机电CSD(综合管线图)图共计总面积3.2万平方米、市政CSD图共计总面积115.3万平方米,为工程提前完工提供支持。   

进入8月,二十多座单体陆续封顶,桥梁桩基础全部完成,上落客平台及隧道工程有序推进,一场台风却不期而至。8月23日,叠加天文大潮的年度最强台风“天鸽”携雷霆之势奔向珠澳两地。在15级狂风侵袭下,珠澳人工岛顿时一片狼藉。“天鸽”刚过,“帕卡”又来袭,接连的打击让所有人都倍感煎熬。   

承担最多建设任务的四航局受灾也最为严重,项目主营地、三个分营地无一幸免。项目部重整旗鼓,着手重建家园。他们全员上阵,吃干粮,喝桶装水,顶着烈日和三四十度的高温重建自救。“营区板材中夹杂石棉纤维,让人浑身发痒,有些员工喉咙肿了,整夜咳嗽,但也不退缩。七天时间,我们就实现从重建到恢复生产,五天就建起新营区,四航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帮兄弟真棒!”项目书记吴亮说道。   

上落客平台和轻轨站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项目最复杂的工点。这里集框架结构、市政道路、装饰装修等近十个专业于一体,还与隧道工程以外各工区均存在交叉工点。轻轨站也因旅检大楼标段施工便道需要,让出2/3的场地。怎么办?在“夹缝中求生!”可是连“夹缝”也需要争取。项目副经理刘胜权打起了西侧境内停车库基坑边坡和拟建便道场地的主意,“我们先行进入边坡线上接桩、砌筑砖胎模,条件成熟时,开始基础施工,这样能成功进入边坡线施工,争取到1/4的工作面。”就这样,在四航人的努力下,6月27日,境内落客平台主体结构还是比原计划提前56天实现封顶。53栋单体楼拔地而起,“零破损”完成77439平方米幕墙安装,四天抢出7500平方米贵宾区广场,麻石单日最高铺筑2357平方米,刷新澳门记录。   

371天,澳门口岸项目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每一天都是波澜壮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行稳致远,中交人孜孜以求,换得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在伶仃洋上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