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抗疫复工 楷模争先  >  人物故事 > 正文
中核集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罗晓竹:剪掉长发,我是一个自信的“茶壶盖”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19

驻藏区,辞父母、赴荆楚、上“疫”线……成都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护士罗晓竹一系列“自选动作”让同事们钦佩不已,让家人担心不已,同时更让他们骄傲不已。面对疫情,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在武汉协和医院,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她是救死扶伤的医院护士,更是勇往直前的“疫”线战士。她的坚毅刚强和“疫”战到底,让我们有了“战必胜、疫必退”的信心和底气。

有一种无私叫——援藏归来 又上“疫”线

2019年1月,当罗晓竹得知黑水县急需培养急诊护理人员,为助力藏区医疗事业的发展,积极响应卫健委的号召,她忍痛离开了1岁半的女儿,启程前往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

在黑水县,罗晓竹结合该县医院实际,带领当地护士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参与课题“对口支援藏区内科病区开展健康教育难点及对策”研究;制定带教、学习计划;不定期开展院内、外学术讲座,“三基三严”培训、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教学操作示教及护理质控、仪器设备管理指导等等,为藏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护理队伍。

2019年12月31日,当罗晓竹圆满完成了援藏医疗任务,从偏远的贫困县黑水县人民医院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本想着终于可以陪陪父母和孩子了,但由于疫情的发生,罗晓竹仅在家待了两周,就再次将女儿交给年迈的父母,结束休假,主动请缨到医院发热门诊支援。

在赴鄂之前,她已经有20多天在医院工作,未和女儿见上一面。她说:“自己亏欠父母和女儿太多太多。”但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防控形势严峻时,她毅然第一时间主动请战驰援武汉,她认为,不管是经验上还是体力上,她都责无旁贷地要冲在前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党员,‘有号召必应战’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

当得知罗晓竹主动请战抗“疫”,她所在科室——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急诊科的主任方凯和护士长陈凤鸣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方凯在给罗晓竹的信中写道:“你刚从国家级贫困县黑水县支援一年,回来还不到一个月,你又要去‘疫’线武汉,你已经一年多没带孩子了呀!你的一句‘党员该当这样’让我明白,你是个勇敢的女孩,是个有着崇高党员信仰的女孩!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有一种勇敢叫——战“疫”面前 冲在前面

2月13日,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到前往武汉支援抗“疫”的通知。仅仅2小时,17人医疗小分队集结完毕。晚上8点,罗晓竹一行抵达武汉。罗晓竹至今仍记得第一眼看到的武汉的样子,“从机场到医院的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整个城市安静极了,这哪有一点大都市的样子啊。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让这座城市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

抵鄂的第二天,医疗队进行全天的集训。作为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的副组长,罗晓竹最担心的是队友们的安全,她组织队友们加紧练习防护服的穿脱,强化穿脱防护服的流程的严谨性。罗晓竹说:“我必须保证每个人都严格执行标准,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我一定要让她们每个人都平安回家。”

2月15日,17名队员全部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这里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病区。罗晓竹被分配到9楼病区,和队友一起管理60多名危重患者,其中一半以上病情危重。可以说,这里是“疫“线中的一线、最危险的区域。

在这里,罗晓竹不但高标准、高水准地完成自己的护理工作,还在感控上不断创新,寻求更有效的办法,提升和强化全队人员的防护水平,有效规避感染风险,确保了援鄂团队“零感染”。她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组织全队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新冠危重病人护理能力。为尽快掌握和使用各种型号的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她查阅资料,加强团队沟通、培训,让队员们迅速上手使用,有力保障了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一种感动叫——医患之间 温暖流动

在武汉协和医院,罗晓竹每天到岗后,核对医嘱、完成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换床单,尤其是取咽拭子等标本……因为穿着防护服,很多操作变得艰难,每个步骤都充满危险。厚重防护服使行动不便,防护面屏容易起雾、视线不清晰,戴着两层外科手套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手指不及往日灵敏,这些都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除此之外,患者们经常出现的焦虑情绪更是时刻牵动着罗晓竹的心。“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其他的病人影响,有人病重了,有人出院了,都会让其他的病人变得焦躁不安。”为了安抚这些病人的情绪,罗晓竹主动请教医院的心理学老师,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其实,我特别理解患者们的心情,他们把我们医护人员当作救命稻草一样,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特别在意。”因此,每次完成治疗工作后,罗晓竹会特意慢下脚步陪患者们聊聊天,耐心解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有时也会和他们聊聊生活,让病房里焦虑的气氛缓和下来。

在罗晓竹负责的病区,有一个患者听力不太好,前些天看到危重区域病人的离去,让他有些沮丧。为了让他的情绪有所改善,罗晓竹每天都和他分享一些病区及其他楼层治愈的好消息。今天有多少病友的咽拭子终于转阴了;今天有多少病友出了院;还有些多少病友只需要观察几天……连续三天的絮叨,终于让笑容重新回到了这位患者的脸上。罗晓竹说:“患者的笑脸就是我们的定心丸!”

在罗晓竹和她负责的患者之间,总有一种温暖在彼此间流动。每一次查房或是治疗的时候,大家都待她非常热情,非常配合工作,看着罗晓竹忙碌的身影,一些患者也会主动地关心问候,但又怕她停下脚步耽误对其他病友的治疗时间。“我时常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地热泪盈眶。”罗晓竹如是说。

最让罗晓竹感到欣慰的是,最近这段时间,确诊病人的数量在逐渐减少,“3月1日上午病房里有一张空床位,直到下午还没有人住进来。”罗晓竹充满信心地说:“这场战役终将迎来胜利。我无比期待面带微笑、脱下口罩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来武汉之前,为了减少感染的几率,罗晓竹剪短了自己的头发,尤其是精心留的刘海,现在变成“茶壶盖”了。罗晓竹告诉记者,她因为发际线高,从来都不敢面对自己没有刘海的样子。“但现在,我对我现在的样子很满意,因为这场战‘疫’,让我变得自信、勇敢、坚强。”

当被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时,罗晓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好好陪陪女儿,等她大点带她来武汉,让她看看妈妈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我想做女儿的榜样,虽然我现在不能陪伴她,希望她以后会觉得有个很棒的妈妈!相信女儿长大也会一样勇敢!”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