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蓝皮书 > 正文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UPCYCLE弃物再造,助力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08

摘要:苏美达基于裁损衬衣和生产耗料的UPCYCLE弃物再造项目,把裁损、次品、超期库存的白色、浅色衬衫和供应商捐赠的边角料寄到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当地NGO组织泥土日记合作,组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利用当地蓝靛染、蜡染等非遗传统手艺,做成桌旗、笔袋、书衣、收纳袋、蜡染画等手工文创品。再由公司将相关产品以市场价回购,并在当地NGO的监管下将50%的采购额返回当地用以支持妇女手工坊和当地儿童教育。截至2019年底,UPCYCLE已帮助40位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直接实现“家门口脱贫”,也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可以重回母亲怀抱。此外,项目探索妥善解决了服装企业生产的废料问题。自2016年发起以来,项目已累计改造裁损、次品、超期库存白色、浅色衬衫14995件,号召供应商捐赠边角料3815米,累计节省超过18175米纯棉耗料,为“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实质贡献,入围了2017凤凰公益行动者联盟“公益企业奖”。

关键词:产业扶贫 少数民族脱贫 留守儿童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境友好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背景PART 01

中国已是全球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产业链最完整、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中国纺织包括纱线面料、服装等,中国纤维加工量已超过5300万吨,占世界的比重超过50%。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有1.2万多家,中国的纺织业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全世界对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废旧纺织品的处理及利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根据实际调研,我国每年的废旧纺织品就有4000万吨,由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处理应用的渠道有限,只有10%左右的废旧纺织品实现了循环利用,另外的90%完全变成生活垃圾处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苏美达希望为废弃衣服及裁损耗料找到再生可能,升级转化为另一种资源,创造一种真实的环保、切实的节能、友爱和感恩的教育,UPCYCLE项目应运而生。在UPCYCLE弃物再造项目的运作下,苏美达将裁损、次品、超期库存的白色、浅色衬衫和供应商捐赠的边角料寄到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当地NGO组织泥土日记合作,组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利用当地蓝靛染、蜡染等非遗传统手艺,做成桌旗、笔袋、书衣、收纳袋、蜡染画等手工文创品。再由公司将相关产品以市场价回购,并在当地NGO的监管下将50%采购额返回当地用以支持妇女手工坊和当地儿童教育,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可以留在母亲身边。同时,UPCYCLE项目原料来源于企业不可避免的超期库存及次品耗料,为服装企业开拓出一条边角料、次品重复利用的新途径,进一步践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责任行动PART 02

(一)内部响应,构建高效制度

公司设立UPCYCLE弃物再造专项工作组,负责产品计划的呈报、订单新品的探讨研发、生产线的优化支持。项目在贵州黔南州荔波县洪江村和黔东南州丹寨县石桥村分别设立了据点,建立妇女手作坊,动员当地少数民族村妇广泛参与。妇女手作坊负责工艺产品的生产制作、工艺与技术的改良,并设有专人负责人员管理、品质把控等。

公司积极动员内部青年员工投身公益行动,公司团委牵头开展志愿者服务,以所属伊顿纪德公司青年员工为主、其他子公司青年员工为辅,根据伊顿纪德公司公益活动开展计划协调派员参加。

(二)多方合作,畅通援助渠道

UPCYCLE项目与当地NGO组织泥土日记合作,后者负责妇女手作坊的统筹、定期走访考察、艺术家资源的引荐、乡村能力培训、劳动报酬的发放与结算、其余商业渠道的探索。群策群力,确保项目有效、可持续地开展。

同时,苏美达积极推进UPCYCLE项目,号召代理商、供应商加入其中,2016年至今,代理商捐赠裁损衬衣达398件,战略合作伙伴鲁泰集团等捐赠边角耗料5539米。苏美达建立代理商、供应商参与项目的回馈机制,对于给予支持的合作伙伴赠送UPCYCLE套系产品,感谢其对环境友好做出的点滴贡献。

履责成效PART 03

(一)扶贫+环保,双向成效

UPCYCEL项目将企业原本用来处置废料的资金作为运费,原本用来购置礼品的费用计件支付手工坊妇女,有效解决了服装企业面临的废料处理难题。自2016年发起至今,项目改造裁损、次品、超期库存的白色、浅色衬衫14995件,号召供应商捐赠边角料3815米,累计节省超过18175米纯棉耗料。为“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这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实质贡献。

UPCYCLE项目运作至今,通过鼓励当地村妇加入妇女手作坊,帮助她们劳动脱贫。洪江村妇女手作坊动员近百人参与,平均年龄50岁,熟练掌握国家级非遗蜡染手工艺26人;石桥村革家蜡染合作社规模在50人以上,参与人员全部熟练掌握国家级非遗蜡染手工艺。截至2019年年底,手工坊的妇女因此项目平均每人增加了2600-3000元的收入,已有40位少数民族村妇因此项目直接实现“家门口脱贫”。

(二)引流活水,助力可持续脱贫

UPCYCLE项目创立以来,见证了村寨里日常生活的改变。项目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还逐渐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目前项目点参与人员由单纯的村落传统年长妇女,转变为传统年长妇女和返乡青年结合的构成状况。村妇小韦(化名)早年独自外出打工,因UPCYCLE项目返乡并已常年留在寨子里,凭借着外出务工的经验、积极参加乡村能力培训,她已可以独立组织本村妇女开展日常手工劳作,并可以凭借这份收入留在家人身边照顾。同时,寨子里越来越多的姐妹、邻居咨询小韦手工坊的工作,自发加入其中,她的手工坊规模逐渐扩大。随着返乡青年在自家门口合力改建开发民宿,民宿中的蓝靛染、蜡染手工展陈及布置,也催生了对工艺品的新需求。

通过公司和公益伙伴们持续的努力,村民们制作的工艺品也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在贵阳、荔波等旅游城市的机场、景区等枢纽已有专门的村寨手工展陈区域;村寨当地已形成简单的商品街供产品展示和销售;来自游客、民宿、网络的小微订单也逐渐增多。村寨内多了微小商店,这既是乡村探索商业的雏形,也是村民们自发寻找商机的生动呈现。

(三)嫁接资源,助力乡村复苏

在合作伙伴NGO组织泥土日记的力议和邀请下,洪江村从2017年开始打造艺术村落,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进驻这里,村民们将闲置的老房子租给画家们,来自瑞士、日本及国内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扎下了根,辅以艺术元素,让老房焕发新光彩。通过近两年的翻整修缮,洪江村从一个空心村变为艺术村,村民们错落有致的房屋洒落在田间,房子上的壁画与青山交相辉映。无疑,艺术家们的到来,也进一步激发了这个小山村的活力。

因UPCYCEL项目和艺术家驻村,带来了乡村面貌的大大改观,非常规的“新农村建设”可比,在洪江村这个青山绿水的所在,上演了一场人与自然演绎的“回归”式融合,寄托着人们回归乡土、传承原生态民艺的愿望。

【责任编辑:李沐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