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海外蓝皮书 > 正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共商共建共享 做伊拉克优秀企业公民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11

摘要:中国石油在伊拉克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通过保障当地油气供应、提供当地居民就业机会、修建环保设施等多种举措,将公司发展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不断实现与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沟通  经济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  促进就业  保障能源获取

背景

2007年,伊拉克向国际开放投资机会以推进石油增产计划。2008年战火尚未停息,中国石油作为第一家外国石油公司走进伊拉克,加入到复兴伊拉克石油工业的事业进程中。在获得艾哈代布油田的服务合同后,公司联合BP、道达尔、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等国际同行获得鲁迈拉、哈法亚等大型油田的技术服务合同。中国石油深刻理解和融入伊拉克的发展蓝图,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当地油气工业,助力伊拉克国家和人民实现石油复兴梦。

责任行动

(一)服务石油工业发展

1.恢复和提高产能

中国石油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运用多年丰富经验,帮助当地恢复石油生产、振兴石油工业。公司在伊拉克境内累计建设逾1000公里管道,参加8个油田井口管道和场站建设,成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油田设施、恢复油气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石油与合作伙伴一起投入精锐力量,把先进适用的管理、技术经验和设备设施带到伊拉克,为当地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化的油田和石油工业。

中国石油参与投资的三大项目产能建设比合同规定的时间提前建成,加快了伊拉克石油产业的振兴步伐,重树行业和伊拉克人民的信心。公司在伊拉克有序开展巨型碳酸岩盐油藏注水开发前期先导试验,有效实施丛式井、多分支水平井、深部酸化、防砂等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快速上产。艾哈代布项目提前3年实现二期年600万吨产能,是伊战后第一个投产油田;哈法亚项目提前15个月满足了合同要求的7万桶/日产量目标;鲁迈拉项目提前2年实现增产10%的目标,创造30年来鲁迈拉油田最高产量纪录。

位列伊拉克第一、全球第四大油田的鲁迈拉油田开采已有50年,油田稳产基础薄弱,油藏亟待重新认识和研究,且油田设施老化,管线泄漏事件频发,生产配套装置严重缺乏。仅2011年3月,因设备原因导致产量损失最高时每日达15万桶。公司联合BP、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SOC)及伊拉克国家石油营销组织(SOMO)采取多种措施,施行一系列治理方案,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油田,促使鲁迈拉油田实现大幅增产,为伊拉克贡献了巨额财政收入。

2.提升原油外输能力

中国石油积极参与伊拉克能源基础设施重建,保障了当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出口,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带来和平与希望。公司先后完成了艾哈代布输油管道、米桑原油外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了伊战后首条全自动化战略外输通道——米桑原油外输管道。

管道与原有的KRG主管线、DNO/陶克管道等管线连接形成横贯南北的骨干管网系统,进一步优化了伊拉克国家战略管网布局,强化了原油出口安全,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油气开发生产,促进了当地和伊拉克的整体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项战略工程被伊拉克政府誉为伊拉克管道建设史上深化友谊、合作多赢的典范工程。

3.促进当地经济复苏

优先考虑伊拉克本地企业,依托当地社会资源,培养本地工程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和服务商,带动和促进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哈法亚项目启动以来,已经为米桑省提供了近5000多人的就业机会,很多生活在国外或者在巴格达工作的米桑人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于哈法亚油田。

油田开发建设也给当地承包商带来了约1亿美元的商机。2012年建成的哈法亚油田机场,是伊拉克首个油田机场,为油田员工动迁和生产作业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和便捷支持,成为国际化油田基地建设的重要部分。

(二)促进员工发展

1.本土化与多元化

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中国石油开展投资活动始终遵循的原则。经过10年来的经营,公司在伊拉克所属企业中已经形成一支以当地员工为骨干力量的团队,为当地4万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员工本土化率达到85%。公司不断提升当地员工在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等重要岗位上的比例。其中,艾哈代布项目本地化率为79.1%,哈法亚项目为72.9%,鲁迈拉项目为93.65%,西古尔纳-I项目为81.35%。

此外,中国石油致力于通过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能够彼此理解和信任,相互欣赏和学习,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公司举办各种活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间的了解。倡导国际员工入乡随俗,尊重伊拉克当地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2.培训与激励

中国石油与伙伴公司注重当地员工培训,采取“师带徒”、“结对子”的方式,不断提高当地员工操作技能。哈法亚、鲁迈拉和西古尔纳-I项目每年为当地提供员工培训费,艾哈代布项目与高校联手,为巴格达科技大学提供生产实习基地。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为伊拉克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石油管道施工、地面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此外,积极推动各项目组建培训中心。哈法亚项目建立培训中心,为伊拉克雇员提供石油专业技能培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在鲁迈拉建成多功能综合类培训中心,并成为巴士拉大学实训基地;大庆油田在伊拉克开办海外培训班,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团队意识和工作效率,促进中外员工文化融合。

(三)做社区好邻居

1.加强社区沟通

中国石油重视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在伊拉克设有专门的社区关系协调机构,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代表等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沟通机制。在艾哈代布油田成立社区贡献委员会,下设“公共关系员”岗位,负责油田社区关系建设和维护、与当地雇员人力资源相关事务等,同时在井场和营地设有社区关系记录卡,专门记录当地村民的诉求,对促进社区关系和谐融洽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维护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关系。哈法亚油田成为伊拉克当地学生教育活动的实践基地,接待众多当地大、中、小学生走进哈法亚学习石油知识,感受哈法亚油田的国际化运作和管理。

2.控制环境影响

在伊拉克,公司遵循中国石油的全球安全环保文化,严格遵守伊拉克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努力在运营过程中减少环境足迹、控制环境影响。

鲁迈拉油田每年约有200亿标准立方米的伴生气被直接放空燃烧。为合理利用能源,公司联合BP、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组成联合体(ROO),启动建设“绿色油田”计划,分多期建设电站工程。电站于2018年完工,每年可提供13亿千瓦时发电量,满足当地108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每年可有效利用5.2亿标准立方米伴生天然气,减少300吨左右二氧化硫排放。

3.保障能源获取

中国石油注重改善当地民生,努力为当地居民供应清洁优质能源,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艾哈代布项目投产的天然气处理装置,向当地人民免费提供高品质的液化石油气(LPG);哈法亚项目积极推进剩余天然气的利用,向当地电厂供应伴生天然气,增加当地电力供应,有效解决了当地燃料不足、电力紧张的问题。

4.开展社区公益

十几年间,中国石油在伊拉克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为油区村镇修路架桥、打水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油区民众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艾哈代布项目依托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积极和伊拉克石油部、油田所在瓦西特省议会、Ahrar县政府等机构协调,确定了13个大型公益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当地医疗、交通、教育、体育、电力设施等各个民生领域。

履责成效

中国石油携手国际同行和伊拉克的合作伙伴,为实现伊拉克原油增产计划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绩。艾哈代布项目年600万吨产能,是战后第一个投产油田;哈法亚项目提前15个月满足了合同要求的7万桶/日产量目标;鲁迈拉项目创造30年来鲁迈拉油田最高产量纪录。公司用卓越的项目执行回报了伊拉克政府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作为服务商参与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和复兴工程,公司注重培养伊拉克本土的石油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造福当地社区。公司积极推进本地化,累计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员工本土化率达85%。

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共赢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石油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将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国际同行、合作伙伴密切携手,促进平衡普惠发展,深度融入伊拉克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努力为当地利益相关方创造和分享价值,做优秀企业公民。

公司将寻求深化油气领域的合作,贡献我们的专业经验和优势,服务伊拉克油气行业发展,为伊拉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培养更多人才,培育本土产业链。

【责任编辑:伍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