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品牌新国企  >  国企品牌故事  >  2018年度  >  文字报道 > 正文
航天科技:星路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15

“30年前的今天,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成功升空。风云一号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作为我国气象卫星的开山之作,对国家气象观测手段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欢迎收听2018年9月7日的声音日历……”

声音从车载广播里传出,唤起董师傅脑海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风云一号发射的那年,他才22岁,刚刚毕业进入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彼时的他没有想到,从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与“风云”相伴的这条星路,一走就是三十年。如今的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艰难攻关、砥砺前行,对于他亲手培育的风云四号卫星,他更是满怀深情。

1977年11月,“7711会议”后上海卫星研制团队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风云,我们是气象领域的领跑者

飞机缓缓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一抹夕阳透过边窗洒在董师傅一行人的脸上,有人兴奋,有人紧张。故地重游的董师傅,感受到了阳光不一样的温热,几年前来访的场景历历在目,脸上又多了几分岁月痕迹的他,情绪很复杂,但眉宇间是无需隐藏的自信和从容。

“风云四号卫星国际首次实现高轨大气垂直探测,确立了中国在世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中的领先地位。”这是EUMETSAT原主席、德国气象局原局长、WMO空间计划卫星事务资深咨询专家蒂尔曼.莫尔(Tillmann Mohr)对风云四号的评价,研制团队用实力征服了领域权威,而这份实力源自八年的咬牙坚持。

2017年2月,风云四号第一幅云图

董师傅与其他团队成员重访德国进行学术交流,他们知道,国外学者和机构眼馋风云四号卫星上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的数据。当老外们伸出拇指,一遍遍心悦诚服地称赞时,手握着世界级技术创新成果和整星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他们,再也没有了受制于人的窘迫,站在气象卫星技术领域的制高点,他们用东方优雅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实力,回敬了德国人当年的傲慢。

时间退回到几年前,没人会想到,这支在会议室里局促不安的风云技术团队,会以这样的姿态重新回到这片土地。

“你们做不到!”

海德汉公司的会议室里,几个德国的工程师在用德语交流着,完全不顾及在场中方代表的存在。董师傅和同事们听不懂德语,只能靠盯着对方的动作表情吃力地猜测。无法沟通就意味着没有进展,与会的中方科研人员无一不着急得直搓手。

“You Chinese,can not make it.”

突然,全程在用德语交流的德方的首席工程师扭过头看着中方代表,高傲地挑着眉毛,淡淡地用英语说道。一瞬间的惊讶和尴尬过后,中方代表们陷入深深的沉默,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德国人没有说错,这确实是基于事实的判断。即便对方态度如此,董师傅和同事们依旧没有放弃,小心翼翼地与德方探讨着合作的可能性。可当德方笑着说出那个远超预算的报价之后,董师傅和同事们陷入了彻底的沉默。

彼时,拿不下核心技术的风云四号团队,就像被别人狠狠地卡住了脖子。而更让人失落的是,这种无力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当年风云三号的微波成像仪的研制也曾遭遇瓶颈,国外引进的设备买不起也等不起,艰巨的任务,紧迫的节点压得研制团队几乎喘不过气。然而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整整五年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下,风云三号终于熬出了第一台正样微波成像仪,航天队伍熬出了一支能啃硬骨头的技术攻关团队,中国也熬出了在微波成像技术领域的尊严。

“风云三号能做到,风云四号也能做到!”沉默许久后的一瞬间,董师傅和同事们好像突然达成某种默契,心领神会地相互坚定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难熬的科研寒冬又来了,但他们的眼神中丝毫不见畏惧,只透着坚定和释然。

用实力回敬轻视

八年后,2016年12月10日夜晚11时,西昌的冬夜透着川滇特有的干冷。董师傅和其他八名试验队员最后一批离开发射塔,一路无言。看着身后的火箭,董师傅脑子里飞快地闪过过去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无数片段,虽然经历过许多次发射,但是这一次格外特别。他知道,风四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成为首个实现成像观测和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综合观测的国家,也将标志着我国在气象卫星技术领域真正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今晚注定是他近三十年星路上最值得铭记的一个夜晚。

一行人按照指令撤回到几十米外的地堡,九人围坐,依旧无言,大家在沉默中等待着,时间和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结。在漫长的仿佛一个世纪的等待后之后,突然,广播里传出了发射指令的声音!这一刻,所有人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每个人恨不得用耳朵抓住每一个数字。

“3!”

“2!”

“1!”

“发射!”

2016年12月10日,风云四号A卫星成功发射

陡然间,整个世界在震动,火焰爆燃的噼啪声撕扯着周围的一切,一下子扯掉了所有的紧张、激动,只留下震撼,好像每个毛孔都张开,董师傅放任心脏疯狂地跳动,等待着成功的消息。时间变得更加粘稠,仿佛停止了流动。“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听到这句话,他的泪水淹没在了爆发出的欢呼中。

“今天凌晨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卫星成功突破2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射成功的庆功宴上,董师傅第一次喝得大醉,他拥抱着并肩作战的战友,在西昌的发射场放声高歌,放肆欢笑,回味着这一路走来的苦辣酸甜,憧憬着风云四号在太空中饱览的究竟是怎样浩瀚的景象……

不觉间,董师傅来到了上班路的终点,他仰头看到了飘扬的国旗,还有那面一直指引他,并将继续与他并肩前行的中国航天的旗帜。

风云一号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

 

风云三号卫星                     风云四号卫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一条星路,董师傅走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上海卫星人有了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上的风云一号,有了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风云二号,有了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的风云三号,更有了领跑世界的风云四号。这条路上,留下了无数上海卫星人拼搏的脚印,一路过来尽是不同的风景。虽不知转过下一个弯会看到什么,但那切肤的被人扼住咽喉的感觉却叫人永志不忘。要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跑!不断超越!跑到最前面!去引领这条风云多变的星路!去看最壮丽的风景!

“董师傅,您来得这么早啊!”徒弟的话音打断了董师傅的思绪。

“你不也是么!对了,小王,你今年多大?”

“我25,硕士毕业进所,您是我第一个师傅!”

“25?嗯,路还长……”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