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两山论” 央企实践 > 正文
中国建筑:化身“生态卫士” 守护青山绿水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18

近年来,中国建筑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水务环保、生态治理等新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挥专业优势,塑强业务品牌,助力打造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景更美的美丽中国。

碧水环绕护秦岭

2020年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潏河,是长安八水之一,在流经西安市长安区段时,由于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流域生态遭到破坏。中建七局作为西安市常宁市政项目承建方,肩扛起了潏河长安段水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旨在修复潏河长安段水流域生态体系。

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人。项目管理人员进场后发现,潏河长安段周边存在偷倒生活垃圾、偷排生活污水的现象,导致水域持续污染。为破解这一难题,项目部提出“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人”的建设理念,一方面清理垃圾,加强附近河道巡查管理;另一方面,利用空余时间走进河道周边的村庄,宣传环保理念,传播环保意识。

“唤醒”河水自净能力。项目在建设时,以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以维护流域生态多样性为目标,通过阻水堰提高公园内水位,增加公园内河道过水面积;通过杉木桩、砌石挡墙改造河道流域,使水体流域顺畅无阻,同时在河道周围种植水生植物,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存了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了消除污染、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目的。

经过有效处理河道治理与疏浚的关系,现在的潏河已是一泓碧水穿城过,十里美景入画来,为保护生态秦岭作出了中建贡献。

万顷碧波漾洞庭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长江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2020年4月,洞庭湖畔岸芷汀兰,万顷碧波正缓缓汇入长江。中建二局湖南岳阳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的关键工程——王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体清淤全部结束,该项目为中建集团和中建二局首次以投资施工联合体身份参与的第一个长江大保护项目。

水务环保工程“中建建造”。前期调研中发现,水务环保工程施工面积广、子项目点多分散,王家河水域全部勘探完需要60天。为节省工期,项目团队通过“拜访”“取经”,合力研究出“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模型技术”。通过倾斜摄影平台和地面扫描激光雷达,利用升级版的无人机对现场进行测量,只花了15天就把王家河8.9平方公里施工模型做了出来。

14万方淤泥“开挖动土”。王家河5200米河段需要清淤,这不禁让居民和招商团队担忧:“王家河水质会不会彻底变差?”无需多言,项目质量总监周伟用行动拿出了答案。“我们邀请专家‘会诊’,决定采用‘环保绞吸船+浮管’技术,优势相当明显!”周伟说,环保绞吸船精度高、防泄漏,清淤过程不会损伤河底的原生土,施工也不受天气影响。目前王家河主体清淤已经完工,整个河道淤泥厚度少了0.6米,最深的下游地区厚度减少了2米,清淤工程总量达到14.3万立方米。

55公里污水“分流新家”。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清理淤泥只是治标,为流入王家河的污水寻找“新家”才是本。项目将建造55公里水域管网拦截污水,把污水送到处理厂、把雨水送入长江。王家河流域多暴雨,一旦处理不及时污水又会重新倒灌回河中。于是,一个消化剩余污水的2万立方米调蓄池就诞生了。通过一系列举措,项目彻底解决了王家河周边的防洪排涝、水质保障等问题,也带动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厂网河湖岸一体”。

大江东流,浩荡不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短期内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更在于依托国家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以水务环保工程带动沿岸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用“绿色经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发展。

苦溪不“苦”绿山城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作为长江南岸境内一级支流长生河(原名苦溪河)从重庆市茶园新区西南入境后,向北贯穿整个江南新城发挥着“城市之肺”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建五局承建的该工程上游示范段完成主体项目建设,该工程也是重庆市首批“清水绿岸”项目和南岸区民生实事项目。

找准源头,根治病因。长生河流域地形、地势复杂,排水管网建设中存在多处雨污合流的情况,严重影响河流水质。为此,项目部对各排放口进行截流,并统一纳入到新的主要排污管道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一举解决了污染源头的问题。

科技助力,智慧水务。治理过程中,项目部将监测水质的探测器固定到河流中的不同位置,让长生河能够全面实现对水环境、污染源、生态状况等河道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并及时显示在“智慧水务”系统中。此举可将长生河打造成为一条智能化管理的河流。

创新理念,因地制宜。长生河治理借鉴“海绵城市”的理念,依托长生河流域实际情况,通过设置二级生态滞留池、合理搭配净水材质及水生植物,实现雨水调蓄和水质净化;同时,结合山区地形,通过合理搭配构建绿地系统和土壤系统,确保植物根系、微生物以及土壤的综合作用吸收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以此达到改善水气环境、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和营造良好景观效果的目的。

长江大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打造一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山水长卷。

北疆沙漠变绿洲

近日,中建一局实施的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工程——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压沙固沙,标志着项目重大节点任务的完美收官。

中建集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指示,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和“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打下坚实基础。该工程分两期实施,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中排名首位,其中沙漠治理面积也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之首。

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示范工程是乌梁素海项目最大的子工程,其首要任务就是压沙固沙。压沙固沙工作完成后,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找到最高效环保且成本较低的压沙固沙方法,项目团队开辟出一块固沙“试验田”,既有当地居民传统的“土办法”,也有专业技术公司最新的“黑科技”。经过比对,项目最终选择采用稻草或麦秸铺设草方格,同时辅以可降解聚酸乳(PLA)沙障的压沙固沙方法。

要如期完成压沙固沙,施工效率是关键。草方格沙障的传统施工方式全靠人工铺设,施工效率低,待治理面积大,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工程进度。项目经理张恩波知道,要想提高施工效率,就要使用机械进行草方格沙障的铺设。他召集项目全体管理人员迅速进行研究论证,组建课题小组,对施工环境、机械作业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两个月后,第一台草方格沙障铺设机应运而生。经过不断改进,现在这台机器仅需一个驾驶员,两名装草工,便可完成沙障铺设的全过程,施工效率提升了两倍以上。乌梁素海项目还为草方格沙障铺设机申请了专利,准备将此项技术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抗击沙漠的勇士从中受益。

乌梁素海项目飞播造林工程面积1万余亩,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且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对于无人机的功能、种子的选择、气象条件等要求非常严苛。项目生产经理任小龙带领项目生产团队,对无人机播种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无人机安装了播撒口,并根据飞行高度,计算播撒角度,对播撒口进行切割打磨,达到设计飞播要求参数。项目团队历经三天四夜的连续攻关,完成了用无人机播种的准备工作,经过一周的等待,终于接到气象部门通知,未来几天,风力符合飞播要求。项目部立刻制定飞播造林工作方案,5台大疆植保MG-1P无人机,飞播手、地勤装料、后勤电力供给部门互相配合,24小时不间断飞播作业,利用5个昼夜,1500个飞行架次,完成万亩沙地飞播撒种,向万亩沙漠抛撒下绿色的希望。

荒山绘绿饰边疆

“既要经济发展‘高素质’,也要生态环境‘高颜值’。”乌鲁木齐市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城市与自然交融的原则,2018年4月实施“树上山”工程,大力推进荒山绿化攻坚。中建三局勇担央企使命,矢志将该市南部的风沙源——1600亩乱石遍野、寸草不生的燕南山,打造成绿意盎然的山体公园。

2018年5月10日,项目开工,恶劣的环境给人“迎头一击”。燕南山以沉积岩、砂砾为主,山体碎石裸露、千疮百孔,土层薄、盐碱重、蓄水能力差,有机质平均不足3厘米,是植被生长的“生命禁区”,山上寸草不生。项目部决定给荒山“移植皮肤”——将山体裸露的岩石挖出,再填上0.6米至1米厚的种植土。项目在乌拉泊、五家渠等地购置种植土,平均每天400余辆大型土方车来回穿梭,历时5个月,共“引进”56万立方米种植土,整个山体“脱胎换骨”。随后,项目部采取覆土、开沟、阶梯、点穴、铺设等措施,人工开挖5.2万个树坑,机械开挖16.9万个树坑、108公里沟槽和30公里梯田式平台,建设5个蓄水池,铺设70公里灌溉管线,为燕南山绿起来打下坚实基础。

“C区,白榆高2.58米……”在燕南山原炸药库造林点,中建三局乌鲁木齐燕南裸露荒山“树上山”绿化项目经理李佳佳用手机扫了扫树身二维码,树木名称、培育事项、栽种责任人、验收人等一目了然。项目为树木配置“身份证”,建立绿化区树木二维码动态数据库,设立专职责任人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用户分级管理,实现绿化信息共享与高效管理。“目前,金叶榆124038棵、海棠17900棵……一共221146棵。”李佳佳打开手机,数据一目了然。“以前种树比较粗放,一天到底种了多少棵并不清楚,我们从栽种到维护都实现了精细化。”

铲土、扶苗、填土、浇水……乌鲁木齐天山区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辖区管委会、教育系统广大学生代表约2000人,登上燕南山义务植绿。绿化项目完工后,带动周边创业、就业1000余户,助力当地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燕南山正在建设集休闲、住宿、旅游、娱乐、健康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旅游公园,方便广大市民,造福周边群众。“绿色多了,城市美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在外务工的市民阙福林回到阔别已久的燕南山,感慨万千。“树上山”让荒山变成了公园,让边城有了“城市绿肺”。“树上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建集团将继续用切实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彰显祖国大地的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用绿色建造共筑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