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中煤集团加快职能转变 突出精干高效 持续深化总部改革

文章来源: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1-01

2021年,中煤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部署要求,将总部机构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深入优化组织管理体系,激发总部工作活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控效能。

凝聚思想共识,统筹推进总部改革

一是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深刻认识实施总部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中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格局,抓总抓好总部改革的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统筹推进机构改革、授权放权等工作,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二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深入开展调研对标,先后赴国家电投等央企,对标先进经验做法,深入研究管控模式、总部功能定位,统一思想认识。广泛采纳外部董事、所属企业及职工等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方案,并2次在党委常委会上对方案进行审议,确保改革方案切实可行。

聚焦价值创造,加快总部职能转变

一是明确总部功能定位。着眼推进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建设目标,遵循市场化改革方向,对标世界一流及央企先进企业,围绕中煤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建设价值型总部,推动总部由“战略型+运营型管控”逐渐向“以战略型管控为主”模式转变,将集团总部定位为战略管理、投资决策、风险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定战略、强监管、控风险、配资源的作用,努力打造“战略导向清晰、运营管控卓越、价值创造一流”的精干高效总部。

二是优化总部管理职能。按照“精干高效、放管结合、适应市场、激发活力”原则,突出集约、优化、调整、放权的特点,强化总部核心职能,在保障总部职责到位、满足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大力破除“部门墙”和“谷仓效应”,剥离非总部职能业务,构建“大生产”“大经营”“大党建”格局。优化经营财务职能配置,强化人力资源价值提升,加强生产运营统筹协调,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加强内控合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协同,总部部门侧重行使规划、协调、考核、监管等权限。

推进扁平化大部制,完善总部组织管理体系

一是精简优化总部机构。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功能定位,全面推行大部制运作模式,打破职能部门内部组织壁垒,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将总部部门由19个精简为13个,减少32%。通过精简总部机构、优化部门职能,解决总部机构运行中存在的职能交叉、重叠、分散等问题,消除多头管理现象,厘清总部部门间管理界面,提高业务协同性。分离服务性、支持性职能,在相关职能部门下设中心,实现管办分离,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科学设置管理幅度。根据任务轻重确定部门人员编制,规模较小的部门压缩内设机构和管理岗位,推行扁平化管理,缩短指挥链条,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实行“精兵简政”,合并工作内容不饱和或关联度较高的岗位,培养“一岗多能”人才,进一步加强总部能力建设。总部机构改革后,部门负责人编制由77名精简为56名,减少27%,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三是优化调整制度流程。结合部门优化整合和职责调整情况,完善制度体系,梳理业务流程,厘清职能界面。全面梳理现行规章制度,补充制订各类制度办法36项、修订17项、废止17项,印发重要制度汇编手册,有效解决制度“打架”“盲区”和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压缩管理链条,精简审批流程,推行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牵头办理,在保证关键环节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只设置主办人、部门负责人、集团分管领导3个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

加强“人才工程”建设,提高总部运行效率

一是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坚持能力决定位置,不看身份看本领,不看资历看能力。根据总部管理需要,重新设岗,明确岗位职责,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制定总部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管理办法,职能部门干部员工全体起立、公开竞聘,根据自身业务特长和工作经历,竞聘更加适合的工作岗位,实现人岗匹配,在优化总部管理体制的同时,有力促进各类员工更好发展,推动总部焕发新的激情与活力。

二是建立职业发展双通道。结合改革需要和实际情况,完善职级体系,构建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并行的多序列岗位管理体系。建立横向交流机制,明晰横向序列、纵向层级划分,形成H型模式,实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和专业职级晋升的有效联动,进一步畅通总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人尽其才,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总部人员结构,激发总部工作活力。

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格市场化招聘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选人,严把人才入口关,制定公开招聘指引,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做到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能部门副职、内设机构负责人、主管等53个岗位,近3000人报名参与。现场测评环节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原则,由集团领导、部门负责人、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职工代表及外部机构人员组成评委组,多方立体参与,确保评分更加科学公正合理。总部以外选聘人员占比达60%以上,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拓宽,引进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切实把业务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招进来、用起来。

【责任编辑:殷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