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南网科研院:改革三大创新体系 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11-10

探路“揭榜挂帅”“新型研发团队”等管理组织模式、推进“绩效合约”“项目跟投”等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技术图谱”“创新联合体”等战略支撑要素......一个个高频“热词”,折射出南网科研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无限动能和精彩活力。

南网科研院作为南方电网公司“中央研究院”,2018年成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2019年入选“双百行动”示范企业,在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过程中,以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中心,聚焦管理组织体系、人才激励体系、战略支撑体系三大变革,实现资源、人才和技术相互协同,促进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创新管理组织体系:解决“谁来干、怎么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提要有良好的创新生态,南网科研院把优化项目组织和团队组织模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开展“揭榜制”“挂帅制”,打破科研任务承接资格门槛。在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中,明确7个项目开展“揭榜制”申报,根据技术实力优选揭榜科研团队承接攻关,不问出处、不问出身、只论实力。在公司科技项目中遴选4项实施“挂帅制”管理,以“军令状”明确挂帅人主体责任,以“授权书”赋予挂帅人团队组建、技术路线选择、经费使用和考核建议权。

采用“成果知本券”形式,解决科研人员贡献度量化确权难题。试点选取2个科技项目,立足公平、公开、公正,在科技成果培育周期内,面向项目团队全体贡献人,分阶段评估团队成员贡献度,并发放同等额度成果知本券,团队成员依据持有成果知本券份额,作为成果奖励排名、奖金分配、成果转化收益分红份额依据。

打造“自组织”新型研发团队,提高科研组织创新效能。发挥学术带头人在科技创新中的主责主体作用,以分级授权为基础,以预产出核定投入为管理核心,动态配置人、财、物等创新资源。凭借设备多物理场仿真领域专长当选首席研究员的程建伟,带领团队首月试运行期间实现新增技术转化合同额120万元,“首席研究员负责制让我能结合实际,从市场上自主招募成员,组织和用人方式特别灵活,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申报多物理场计算方向的国家级项目”。

创新人才激励体系:从“单一”到“多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要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南网科研院主动探索适用于科技型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效益和业绩为导向,构建“岗位绩效工资+贡献奖励奖金+中长期激励”的全要素激励机制。

让“贡献显性化”,不唯学历、职称和岗级。创新使用人才九宫格评价机制,以价值贡献、创新效益提升为分配依据,以贡献为尺度强制排序划分ABC三级九档,精准激励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人员,同层级贡献奖励差距超过3倍。2020年首次实施部所负责人超额贡献奖励,将干部奖励金额与部所经营效益直接挂钩,拉开同层级干部超额贡献奖励差距达6倍。

让“成果差异化”,为想干、会干、能干的科研人员“挣得更多”创造条件。一方面,实施创新成果专项激励。围绕主责主业,面向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一线员工,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服务奖等短期专项奖励,6位技术专家薪酬水平首次超过经理层成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成员2020年人均薪酬水平同比增长45%。另一方面,实施项目跟投激励。以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阶段项目为标的,创新性应用虚拟跟投形式,由项目骨干直接现金出资跟投,按出资比例“同股同权”参与项目收益分享及风险分摊。同时引入人工工时、第三方财务审计等机制,实现“一项目一核算”。首个试点跟投项目负责人赵云博士信心满满:“我们个人跟投最高10万元,预计5年内项目可创造营收2000余万元。”

创新战略支撑体系:凸显引领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创新战略闭环管控。南网科研院以技术图谱把好创新方向,制定创新战略地图,实施创新“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谋划新增3-4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国家级平台、1-2项国际标准等,打通项目、平台、成果、人才创新全链条。配好“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资源,牵头组建“新型电工材料和绿色电力装备”等创新联合体、“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等方向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立容错容败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为新型研发团队提供不低于300万元配套启动金,对加入团队的员工保留一定期限原岗位及对应薪酬待遇。

南网科研院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创新成果取得多点突破,首创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技术、自主研发柔性直流换流阀损耗测量装置、关键核心技术220kV高压电缆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实现国产化替代、荣获中国专利银奖和优秀奖各1项。下一步,南网科研院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包括优化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和经费管理机制、探索股权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攻关,持续探索树立科技型企业改革新范例。

【责任编辑:殷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