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兵器工业集团:对标一流 以现代化采购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5-05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工业集团)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切实将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强军首要职责,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对标提升工作清单为抓手,坚持画好“施工图”,深化管理标杆示范单位创建,推进各项提升措施落地见效。采购管理是运营与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集团公司党组对制度建设、供应商管理、合规管控等进行多次部署和推动,促进采购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强军卫国、尽职担当,持续推动采购管理工作走深走实

兵器工业集团是支撑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建设的大型军工集团,采购管理是保障军民品科研生产任务有序开展的重要一环。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单位分布广、产品种类多、保密要求严、周期需求短等困难和挑战,呈现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采购特点,传统的采购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装备生产建设需要。兵器工业集团历经20余年、四个阶段的深入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采购管理发展道路:初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2年),推行钢材、铝材等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由总部计划推动、下属物资集团具体执行。集中推进阶段(2012年至2017年),贯彻落实国资委2012年管理提升活动有关要求,明确采购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全面启动部署总部采购集中管理、顶层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至2020年),采购制度体系逐渐健全,两级集中采购日益成熟,管理流程不断规范。逐步深化阶段(2020年至今),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先进企业,在军工物流、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不断向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迈进。

守正创新、笃实践行,系统构建兵器特色采购管理体系

兵器工业集团主动作为、自我改革,形成了以采购制度为基础、以供应商管理为重点、以监督管理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兵器特色采购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所属单位采购工作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强化“四个统一”,打造规范健全采购管理体系。一是统一组织管理。集团公司建立采购专项委员会,研究决定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在装备保障部设立采购管理处,专职负责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各单位设立独立的采购管理部门或采购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采购管理和集中采购工作。二是统一制度体系。集团公司强化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以《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为总纲,制定《集团公司级供应商管理办法》《集团公司比质比价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30余项采购制度办法,涵盖采购管理工作的各环节、各领域。三是统一采购平台。基于互联网建立“兵器工业集团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设置网上超市、询价交易、网上寻源等采购功能模块,全面推行非涉密物资及服务的公开采购、上网采购,进一步提升采购的阳光化、透明化水平。2021年,集团公司上网采购率达到97.39%,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6万家,全年累计交易金额792.4亿元。四是统一监督管理。集团公司认真落实中央巡视、专项审计、主题教育等反馈的采购问题,积极配合国资委对集团总部及相关单位的内控抽查评价,对采购领域从严管理。横向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分工协作、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采购合规管理;纵向以常态化监督检查为手段,全面抓好各项问题整治整改,加强采购人员廉洁从业和警示教育,提升采购风险防控能力。

聚焦“四个集中”,打造创新高效采购管理模式。一是采购方式集中。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应军工行业特点的“集团级与子集团级两级集中采购互动、线下集中采购与线上集中采购互补、‘直接、组织、授权等多种集中采购模式并存’”的两级集中采购体制。截至2021年底,集团级集采品种达到50余种,集中采购率达到90%以上,供应资源获取能力、市场议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供应商管理集中。分为集团公司级供应商和子集团级供应商两级管理。总部规范集团公司级供应商的准入、选用、评价等流程,建立供应商合理淘汰机制及标准,全面推行供应商线上动态管理。近三年累计退出供应商34家、暂停供应商14家、约谈供应商39家,动态调整率连续三年超过10%。子集团参照总部的方式规范本单位供应商管理。三是军工物流集中。2020年,集团公司成立专门物流与安保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为各军工单位提供平台化的管理支撑服务,对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确保运输安全。四是采购数据集中。建立全集团统一的采购统计报表体系。设立“采购资金支出情况月报、集团级集中采购情况月报、非集团级集中采购情况月报、公开采购情况月报、物资购进、消耗、库存季报、采购管理工作季度简报”六张表格,全面准确掌握总体采购情况,实现对各下属集团采购信息的有效监管。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