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凌云集团: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7-20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凌云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聚焦主责主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科改示范行动”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出改革“组合拳”,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新成效,有力推动了凌云集团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装备研发平台,设立3个研究中心,推进10余项科研任务落地见效;努力承担起国家装备建设重任,推动装备体系建设,成立研究院,推动装备资源融合发展,提升装备体系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建设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为基础,凌云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分院、汽车安全结构技术研究分院、热成型技术研究分院等7家专业研发机构,各子公司技术部门为主体的“1+7+N”民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凌云股份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04专项提升了高端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顺利通过工信部组织的验收,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优秀项目三等奖;汽车管路系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应用项目获兵器工业集团2020年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二等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兵器工业集团2020年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三等奖;“汽车高强钢热成型技术”、“新能源汽车流体输送系统关键零部件开发产业化”、“高性能车用MEMS系列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攻关”成功立项为兵器工业集团民品科技开发费项目。“超高强钢在线复合曲率成形工艺及智能制造装备成果转化”首次成功立项为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汽车零部件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研发及推广应用”首次成功立项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汽车用轻合金高品质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生产”首次成功立项为河北省战略新兴产业化发展项目;柳州凌云公司与长春亚大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凌云中南公司、上海亚大管道公司、凌云股份亚大廊坊舒畅公司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凌云奔驰铝合金电池下壳体总成生产线(张瑞峰).jpg

强化全方位布局引领 打造优质创新生态

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能力。贯彻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创新三十条”(《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意见》),编制《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科技规划发展纲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紧盯“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等最新行业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军品、汽车零部件、市政工程管道三大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促进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构建科技管理架构。组建负责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的职能部门,形成“1+3”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1+7+N”民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知识、人才、资源“共享池”。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印发《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试行)》等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制度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科技投入管理机制、科研人员能力培养等9项管理机制,科技引领模式、科技实施模式、科技保障模式、科技协同模式4大管理模式,梳理建立了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

凌云吉恩斯公司生产现场(张锐).jpg

打造专业人才梯队 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根据科研需求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推进科技人才梯次化培养,加大公司科技带头人分类选拔培养力度,强化关键技能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精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和管理,形成配置合理的人才团队。近三年,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664名,其中硕士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占比11.75%。拓展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制定《科技带头人管理办法(试行)》《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大力实施“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定期开展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工作,创建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近年来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志峰、全国技术能手刘永弟、兵器首席科学家李彦波、兵器首席技师武春虎等大批领军人才,为凌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搭建科技人才成长平台。建立全员创新机制,以创新工作室、党员创新工程、合理化建议、精益项目为载体搭建全员创新平台,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潜能,点燃企业发展的“强引擎”。

凌云柳州公司生产现场(吴宇婷).jpg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分层分类精准提升研发资源投入,面向中长期重大项目重在“投核心,投未来”,各分子公司面向生产经营重在“投当下,谋经营”,科技创新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保持在4%以上,2022年一季度科研投入1.87亿元,军、民品新产品贡献率为35.48%、31.38%。近三年新增授权专利553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加入吴运铎创新中心,成为成员单位,与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协同创新,研发静电冷却润滑装置,用于铝型材盲孔和攻螺纹干式铣削工艺研究,力争在量产电池壳产品中得到应用。建立凌云—宝钢先进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凌云—精美先进铝合金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宝钢1500Ms材料在某项目地板横梁上已经完成替代。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以各类在产项目为抓手,推动自有技术成果在同类项目上复制推广应用,打造“科研+制造+生产+推广”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研发成果取之于项目,用之于项目的良性循环,科技成果转化驶向“快车道”,科技、技术创效水平逐年攀升。基于“超高强钢变曲率辊压件成形工艺研究及自动化产线开发”课题,研发了完整的高强钢变曲率辊弧工艺和成套装备,已成功应用到多款全球车型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开展热塑性高阻燃低密度复合材料、热成型新材料研究工作,已应用于多款电池壳产品。

凌云瓦达沙夫公司生产现场(徐巍巍).jpg

加速数字化转型 增强发展新动能

积极布局生产智能化。凌云西南公司协同制造云平台已进入结尾验收阶段,为后期项目推广做好总结准备。凌云亚大市政管道板块8家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有效的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提高良率,带来显著的运营效益、社会效益。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主线,以MDM主数据系统和HR人力资源系统为基础,以OA协同办公系统为纽带,以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呈现,以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重点,以精益自动化智能MOM系统为目标,建设有公司特色的集成信息平台,打造精益思想下的按需生产、精益(智能)制造、柔性企业,建立在技术研发、财务、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执行和信息共享的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过程的高度集成。

【责任编辑:殷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