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国药集团:坚持专业化整合 融合内外部资源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8-11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以“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一业一强”为目标,紧密围绕“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内部重组与外部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逐年提高,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好上市平台 整合内部资源 “一业一企”形成发展合力

国药集团所属企业业态多样,布局医药健康全产业链。有的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责主业不够聚焦、资源配置分散等问题。国药集团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内部整合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各业态统一发展。在化学制药领域,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多家上市公司互为条件的重大资产重组,将原分散于四个主体、三家上市公司的20余户化学制药企业整合进入A股上市平台国药现代,组建了中国第四大化学制药企业,极大提高了战略贯彻力度,释放了规模效应,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医药商业领域,将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国药器材注入港股上市公司国药控股,加快药品流通、器械流通和医药零售的“三网”融合,巩固和提升了作为中国最大医药商业企业的龙头地位。全面推行区域整合,国药一致、国药股份等上市公司先后实施资产重组,有效解决了同区域内重复投资、同业竞争问题,实现了区域市场的一体化运营。

打破混业经营 聚焦功能定位 “一企一业”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国药集团所属各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均从事疫苗和血液制品业务,长期混业经营制约了两个专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天坛生物的疫苗业务连续亏损,各所的血液制品缺乏竞争力。国药集团下定决心实施战略重组,将血液制品业务集中于天坛生物,将原天坛生物疫苗业务分拆组建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家企业自此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经营效率大幅提升,科创动能更加强劲,逐步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重组后的天坛生物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采浆量超过1800吨,经营业绩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天坛生物在全球率先推出康复者血浆疗法,研发出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特效药物,在武汉保卫战等关键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所连续推出多个新型疫苗产品,经营业绩扭亏为盈,成为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所加强应急科研攻关,研发的新冠疫苗在全球首家上市,在11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注册上市或获批准入,接种人群覆盖196个国别,在国家重大传染病和流行病应急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彰显了央企担当。

有序开展并购重组 优化布局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坚持战略引领开展精准并购,科创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占比大幅提高,商业网络布局更加优化。在研发制造领域,通过对太极集团、九强生物等上市骨干企业的投资并购,补齐品牌中成药的产业短板,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一跃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麻醉精神药品研发制造企业,填补了医疗器械先进制造的产业空白。在医药商业领域,历经十余年的内涵外延发展,医药流通网络已覆盖全国,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并遥遥领先。医药零售网络覆盖30个省近300个地级市,药房数量超过13000家,网络布局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加快推进央企间专业化整合 勇担主责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全面落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要求。在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中,相继接收了东风汽车集团、中车集团、中国能建等13家企业举办的120余家医疗机构,床位数量近2万张,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改革后的医疗机构得到了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主业意识逐步增强、学科建设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全面实现了“医院得提升、员工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生、企业得效益”的改革目标,开创了良好的改革典范。

【责任编辑:王占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