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走进新国企2020  >  电亮小康行 > 正文
“菜博士”来教新技术 地里长出“脱贫菜”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10-30

“在我们扶贫工作队进村之前,村子里的主干道和支路都是没有路灯的,村民晚上出行都得打手电筒。”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派驻亨渡村工作队队员孙浩熙回忆道。2016年,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开始实施定点驻村帮扶。 

为了给乡亲们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扶贫队伍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村民们的真实需求。立足生产生活所需,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000万元,针对性地补齐亨渡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帮助村民们发展产业。

航拍镜头下的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亨渡村红江橙种植基地。新华网发(李品 摄)

2018年,村里的夜晚不再黑暗,379盏灯照亮了全村的路,扶贫队还安排装上了道路视频监控,村民们出行更加安全了。2017年以来,亨渡村农网改造累计投资105.9万元,新建配电变压器1台,低压线路20.36千米,累计改造更换电能表510只,为村民们的光亮新生活添砖加瓦。

环境变好了,产业也要发展起来。种植蔬菜是个靠天吃饭的生计。“种菜实在太难了。一下雨就烂在地里,好不容易收获了拉出去,有时候只卖几毛钱一斤。一年折腾到头,挣不到钱啊!”50多岁的曾新平,种了半辈子的蔬菜,勤勤恳恳地工作,可一年到头还是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亨渡村的耕地资源虽然多,但是散,而且耕种技术相对落后。扶贫队伍决心以此为突破口,为了改变落后的耕种技术,扶贫队开始在村里推广高效蔬菜种植技术,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理解。“种了这么多年的菜,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包括曾新平在内的不少贫困户对新技术没有什么信心。

扶贫队找到了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寻求合作,邀请所里的专家博士到村里做技术顾问,还在村里办起了技术培训班。2019年,村里开始集约土地建设高效蔬菜种植基地,在集约的土地上加装塑料大棚,按现代农业标准化来进行生产。

有了技术指导,还有农科院提供的良种,生产种植似乎变得不那么“听天由命”了。在蔬菜基地里,菜田里盖上了地膜,田垄里支起了塑料大棚,灌溉方式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农科院带来的新品种辣椒,相较以往的,采摘期更长,产量更高,一个月能收获4-6次,每亩产值对比下来,能有大约20%的提高。

曾新平的妻子在南瓜地里除草。新华网发(李品 摄)

2019年,曾新平靠种菜脱了贫,专家技术下乡成了亨渡村扶贫工作的一大特色。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派驻亨渡村第一书记黄震介绍:“2020年,村里的高效蔬菜种植基地已扩大到25亩,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80-100万元,预计盈利约10-11万元,今年1-7月的销售额已有46.88万元。”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亨渡村,2015年被列为广东省省定贫困村,累计建档立卡贫困户数62户230人。到2019年底,亨渡村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244元,实现了全部脱贫。(姚纯铭 辛镇瀚 李品)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