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扶贫印迹  >  一线传真 > 正文
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精准扶贫重在扶技
中国中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02

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授人以渔重在扶技,加强培训精准就业……作为中央企业,多年来,中国中铁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径。

“小木耳,大产业”

“10月1日,我又开办的农家乐也开业了,还雇了4名服务员。”在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肖青松的日子这两年越过越红火。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走进由陕西省国资委第九合力团副团长单位——中国中铁一局投资建设的金米村智能连栋木耳大棚、木耳培训中心等项目,实地考察产业扶贫成果。其间,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柞水木耳是“小木耳,大产业”。

金米村是秦岭南麓典型的山村,山多地少,总面积17平方公里,仅有耕地948亩,再加上交通不便,一度成为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之前长期以个体种养殖业为主,挣不到钱,后来发展地栽木耳,但由于还是要“靠天吃饭”,木耳产业并没有做起来,村民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用。

2018年前的肖青松,是贫困户,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就能挣到两万元左右。

2018年10月,正在工地干活的肖青松接到了村干部电话,叫他回村种植木耳。接完电话,肖青松的心里打起了鼓。

以前种木耳靠天吃饭,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再说,种木耳的钱从哪里来?货往哪里卖?思来想去,肖青松总觉得心里没底,没有答应。

到了年底,村干部又打电话,告诉他:中铁一局在村子里帮扶建设金米园区智能大棚,村里实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这种“两借两还”木耳产业发展政策,不需要什么成本,只是承包大棚种植菌包,长出的木耳政府收购,承包人付出的是劳动力。

不用投资,只要负责种好就行。听到这样的好政策,肖青松打消了疑虑,决心回到村里发展产业。

就这样在当地和央企中铁一局帮扶下,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建起了智能木耳大棚、木耳培训中心等项目。肖青松承包了4万袋地栽木耳,去年一年就挣了5万元。在家门口既把钱挣了,又能照顾患病的母亲,肖青松信心大增。

几乎一夜之间,金米村成了“网红”,很多游客就是奔着参观智能木耳大棚来金米村的,村里和木耳产业出现了超高人气,也使肖青松看到了商机。家里装修了老房子,还开了一个农家乐——木耳大厨房饭店。

截至今年9月,金米村电商平台网上销售额超2500万元,其中木耳占2300万元。“产业扶贫,重在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让群众受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中铁一局工会主席王力说。

如今,金米村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回“真金白银”,使木耳成为脱贫致富的“金耳朵”。

打造特色产业,助力持续脱贫

今年6月13日,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一行到“半床棉被”红色经典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后,他饱含深情地说:“作为中央企业,我们一定要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好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并当场安排要帮助当年的红军战士完成心愿,为沙洲村每户村民捐赠一床崭新的棉被。

2019年7月,中国中铁借助《手挽手》节目平台,向广大观众推荐一款扶贫产品——汝城辣椒。中国中铁派驻湖南汝城县挂职副县长张立吉担任主播,他这样描述:“汝城辣椒酱最大的特点是色泽鲜亮、色味浓厚、辣味适中,喜欢吃辣的会更喜欢,不喜欢的也会喜欢上。”

当年7月20日节目播出后,到10月上旬,汝城县鑫利食品销售额就增加了近30万元。

辣椒虽小,却成了汝城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大产业。中国中铁投入资金,对贫困户种植辣椒技能进行统一培训,确保辣椒的质量,并通过发动企业员工“以购代捐 ”“以买代助”的形式来帮助推广辣椒的销路。

依据地方特色培育产业,中国中铁投入近23万元支持桂东县大塘镇茶叶加工厂建设,有效解决当地及周边8000亩茶园的茶叶加工、销售难题;在汝城县南洞乡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解决贫困劳动力1200人就业。

“‘搭帮’中国中铁,让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郴州木草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国不无感慨地说。

汝城县绿百通农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第三批电子商务企业,也是该县第一家省定电商企业。2019年12月,中国中铁帮扶企业建设消费扶贫农产品供应服务中心,当地茶叶、山茶油、蜂蜜、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驶出大山。

中国中铁对旭坤、木草人、绿百通等汝城县当地企业帮扶尽心竭力。在资金紧张时,送来帮扶资金,帮助多渠道攻克难题;在扩产壮大中,遭遇土地流转、厂房用地等困难,帮扶干部一起和他们协同解决;在市场开拓上,中国中铁帮扶干部陪同闯荡市场,参展各级扶贫展销会、农博会,推介产品……

19年来,中国中铁向汝城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400余万元,派驻挂职扶贫干部18名,实施援建项目110个,直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092.5万元,实施援建项目44个,帮扶项目惠及当地群众6万余人。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累计帮助销售汝城县各类优质农产品1000余万元。

近年来,中国中铁及所属各单位结合扶贫地区实际,先后援建了多个生态农业、养殖业项目,涵盖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中草药材、特色干货、自然山珍、牛羊畜牧、家禽养殖等多类产品。

同时,延伸产业链条,配套援建深加工厂房,开展相关产品加工,并通过开设网上扶贫消费专区、以购代捐、以买代助等多种形式,帮助扶贫地区打开产品销路。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今年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汝城县沙洲村朱小红的农家乐餐厅很是红火。朱小红是“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他参加了去年中国中铁在沙洲村开展的厨师培训,并在培训后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关乎老百姓的饭碗,特别是贫困地区,稳就业关乎稳定脱贫。如何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精准就业?

自2016年起,中国中铁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在桂东县正式启动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双百工程”,每年输送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人左右到中国中铁系统就业,每年举办约100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结合湖南汝城县兴建职教新城的契机,中国中铁投入4300万元帮扶建设了“中国中铁精准扶贫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可接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00人左右,帮助提升劳动技能。目前,基地实训大楼共建设六个专业实训室,其中“白芝勇大国工匠”实训室1间,以及一个室外操作场地。

中国中铁与湖南汝城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103期,共计培训6000多人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人才摇篮”受到各方肯定。2019年,汝城县职教中心被湖南省总工会评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省级示范点,“人人有技能”培训项目被教育部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胡微敏,桂东县贫困户,全家四口人一年收入才1万元出头,参加中国中铁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后,成了一名挖掘机手。胡微敏说:“中国中铁不但为我解决了学费问题,还资助了我生活费、交通费。因为我有了一份技术,一年也能挣个五六万元,让我全家彻底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中国中铁发挥大量使用农民工的优势,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全系统吸纳贫困县劳动力51000多人。

山西省保德县地处晋陕蒙交汇处,是交通运输的金三角,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运输业非常发达,大车司机紧缺,收入非常高。

为了解决保德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现实瓶颈,中国中铁提出打造“保德好司机”劳务品牌的思路。成立了“保德好司机”运输协会和“保德好司机”职业介绍所,出台了专项行动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中有考取驾驶证意愿并取得B照和C照分别一次性给予4000元和2400元的补贴,取得驾照后又在“好司机”运输协会和“好司机”职业介绍所的推荐和帮助下实现就业。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几年来共累计投入110余万元帮扶资金助力保德县打造好司机劳务品牌。全县共有3981人报名学习驾驶证,在中国中铁扶贫资助下考取驾驶证并且找到工作的保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有950人,大卡车司机月工资都能达到1万多元。

如今,“保德好司机”已和“吕梁护工”“天镇保姆”一起列为山西三大“特色劳务品牌”之一,在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方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