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专题  >  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  >  红色火炬·百年人物 > 正文
微米钳工:朱卫东

文章来源: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7

与冰冷机床设备打交道32年,突破零件加工极限,精度误差在0.004毫米以内,远高于行业标准。带领项目团队完成了300余台加工中心智能生产线装调任务,创造产值4亿多元。他,创造“卫东精度”,创下“卫东速度”,成就“微米钳工”,打磨“东风制造”。打破国外机床垄断局面,树立中国智造尊严。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朱卫东。

毫厘之间彰显真功夫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这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朱卫东眼里,工作没有小大之分,岗位没有贵贱之别,在一个岗位上,就要责无旁贷地做到最好。

2006年,设备制造厂在为玉柴制造的凸轮轴孔精加工机床时,需要一套镗杆和导套,进口价格最低要十几万。为节约成本,公司决定不用进口件,自主生产加工,由朱卫东担任项目的主管并负责镗杆导套的技术难点攻关工作。

镗杆和导套的配合间隙要求为0.015mm,导套的圆度为0.005mm,镗杆要在导套中运动灵活,当时镗杆已经做好了,导套需要用研磨棒进行手工研磨,保证0.003mm的圆度。这对手工研磨的要求很高,稍有偏差就会给生产周期和加工成本都带来巨大损失。

朱卫东在研磨的过程中心无杂念、手稳心细。通过反复测量,试装镗杆检查间隙配合,修正研磨方向和研磨量,最终导套的圆度实现0.003mm和镗杆的间隙实现0.012mm,镗杆运动灵活,加工出的凸轮轴孔圆度保证在0.005mm,也就是相当于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完全达到了替代进口产品的精度要求。

这一年,朱卫东36岁。“我愿意花费100%的精力专注于工作,不畏惧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在我看来,这就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而工匠与年龄无关。”

2017年,东风设备为杰克缝纫机公司精加工设备,朱卫东再次迎难而上,不断地修磨、分析、找正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平行度0.002mm的精度,完成了有经验的老师傅也无法完成的目标。

因此,朱卫东被誉为“微米钳工”。这也是朱卫东在刻苦钻研和千锤百炼中积累而来的,是在技能、方法、效率、质量、精度上追求极致得来的。

真本事折服客户

对待工作中的难题,朱卫东以偶像德国国家足球队为榜样,坚持终场哨声不响,决不放弃每一分钟。

1997年,由设备制造厂承担的EQX65神龙缸体电喷线要投产了,这条线生产周期短、加工难度高,当时27岁的朱卫东二话不说接下了任务,带着4个年轻人就干了起来,最终EQX65神龙缸体电喷自动线4小时切削240件,按照法方标准一次性通过验收。

2017年,朱卫东负责的东风本田零部件“加工线连杆输送滚道的调试”项目,出现了顶料零件掉落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朱卫东天天盯在现场,观察测量、验证核算,在连续1440次顶料零件掉落频次为零的试验成功后,彻底解决了这个顽疾。

“再难的问题,也难不过办法。”朱卫东说,“当工作中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解决了,特别快乐;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解决了,特别快乐;一个项目顺利交付,特别快乐。”

近几年来,朱卫东带领项目团队共完成300余台加工中心智能生产线的装调任务,创造产值4亿多元;他参与研发的DH400卧式加工中心产品,荣获2018年中国机床“产品质量十佳”荣誉称号;他参与的重大课题《DH500系列高速加工中心开发与商品化》获得东风公司“十大科技成果”奖;他主管参与完成的多个课题,先后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东风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导完成的《便于脱销的轻量化小型零件定位夹紧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当年那个风华正茂、青春逼人的朱卫东已经50岁,五十知天命。朱卫东说:“荣誉只能证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才能创造出更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王占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