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专题  >  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  >  红色火炬·百年人物 > 正文
从第一根光纤到“中国光谷”的战略科学家:赵梓森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2

赵梓森,男,汉,中共党员,1932年生,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信科集团前身)原总工程师,现任中国信科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石英光纤,创立了我国自主光纤通信技术方案,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由他作为技术带头人的武汉邮科院,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架设起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和推动光纤到户工程;他领衔吁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并推动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1976年,赵梓森院士(右二)土法上马拉出的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在中国信科诞生

敢为人先,毕生“追光”成就“中国光纤之父”

1973年,赵梓森在武汉邮科院提出发展光纤通信,但在当时,一无资金,二无资料和设备,三无实验室,他就在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科院前身)洗手间里做实验。凭着敢于创新、敢拼敢干的精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1976年,他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石英光纤,并随后创立了我国光纤通信的技术路线。

他奠定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基础:首次确定了我国通信发展的正确方向---光纤通信;率先提出了我国光纤通信正确的技术路线,并一直沿用至今;创立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通信系统、器件和光纤设计理论体系;首创我国实用化光纤的制作方法和制造装备,成功制造第一批实用化光纤;首创8项光纤通信工程,推动了我国光纤通信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准确把握了我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

他带领团队主持并完成了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几乎所有我国首创的从光纤、光通信机、光电子器件、光测试仪表到原材料等全系列的技术与产品;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指导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中国专利金奖1次,十大科技进展1次。

他在光通信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公认,198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授予Fellow荣誉称号。

锐意进取,倡议并推动建立“中国光谷”

1995年,他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提出加快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全国性光电子产业基地。2000年5月7日,他领衔26位院士和专家在《关于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议》上签名,吁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同年5月31日,他被“中国光谷”聘为首席科学家。2001年2月28日,在他的倡导推动下,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命名为“中国光谷”。从2001年立项批建到2007年,仅六年时间,“中国光谷”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如今,“中国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区,2018年产业规模已达1.2万亿元,成为民族的品牌、国家的骄傲。

勇于担当,开启光通信强国之路

1983年,他认识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光纤和光电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需要寻求外企合作。1984年,他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经过认真调研和艰苦谈判,于1985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达成协议。1988年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公司——长飞公司成立,1992年建成投产。面对长飞公司发展初期面临的技术困难,他始终亲临一线指导,不断帮助公司提高技术水平。经过6年多的发展,到1998年长飞公司生产的光纤质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产突破100万公里,现在该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早期技术合作的飞利浦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公司。长飞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抑制了国外产品对中国光纤产业的控制,使得中国的光纤产业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世界光纤制造大国。2016年,他指导完成了中国100Tbit/s(1 Tbit/s=1 000 Gbit/s)实验,使我国成为拥有世界最先进光纤通信技术的3个国家之一。在他的参与和带领下,我国光纤通信产业实现群体突破和腾飞,光通信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位居世界首位。如今,目前中国信科、长飞、亨通三家企业市场总份额占全球50%以上,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光纤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信科考察时,亲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指出:“你们所从事的光通信行业很重要,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你们加快脚步,更快地占领一些制高点。”这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责任编辑:王占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