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专题  >  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  >  红色火炬·百年人物 > 正文
矢志砺箭三十载万里空天筑长城:樊会涛

文章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3

20世纪80年代末,樊会涛一毕业就赶上了我国空空导弹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转型时期。他常说:“一毕业就能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我很幸运。”年轻人的成长必须要有舞台,樊会涛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在一个又一个型号的研发中,青涩的小伙子逐渐成长为干练稳重的中流砥柱,那些从陌生到摸索再到成熟的技术也造就了一个睿智的型号总设计师。

临危受命担重任

2000年6月30日清晨,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重点型号总设计师董秉印突发心脏病,訇然倒下。樊会涛还来不及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便被压下了一个更大的担子——由他接任型号总设计师,继续型号的研发。这一年,他还不满38岁。

“这一型号是全新一代的产品,技术跨度非常大。我国研发新一代空空导弹是没有技术基础的,因此会有很多技术难题,包括飞行器的设计都是全新的,过去从来没有干过。”

型号历经7次重大攻关,最终创造了我国空空导弹历史上一系列的新纪录:“飞得最快,打得最远、最准,定型一次全部成功。”我国空空导弹的水平也自此一举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研制第四代空空导弹的国家。

“国家队”的领航者

几年前被誉为“生命工程”的重点型号竞标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此时外部环境的严峻形势和为国家研制出先进空空导弹武器装备的紧迫任务像两座大山,重重压在樊会涛的心头。“生命工程”一定要拿下,这是他的决心。

“全面满足用户需求、全面超越竞争对手”,竞标的指导思想确立后,樊会涛开始带领团队与时间和技术赛跑。他们决定选用新技术进行竞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竞标开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樊会涛和团队没有休过双休日,型号线实施“711”工作制,服务保障人员24小时随叫随到。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他们仍在茫茫戈壁进行试验。从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到新技术攻关,从理论模型的提出到技术方案的实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开始建设实验室到最终研制出合格产品,他们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在平时技术攻关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对于胜利的渴望冲淡了一切疲倦与畏惧,日夜奋战的同时,面临考验的时刻也日渐临近。

在樊会涛的带领下,项目团队以领先对手的绝对优势,赢得了竞标的最终胜利,顺利成为该型号的承制单位。当成功这一刻来临时,樊会涛百感交集:“这大半年来,我们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竞标前我们准备了100多个问题,把有利于我们的、不利于我们的全都想到了。面对一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空空导弹,我们不得不做充分的准备。”樊会涛感慨地说,“答辩前的晚上,脑子里装的东西快要爆炸了,比高考还要紧张。高考考不好,只关系个人的命运,而竞标则关系到几千人的命运。”

“作为‘国家队’,不但要和国内的对手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要和世界上的强者进行竞争,和未来的作战对手进行竞争。这样,我们的技术才能得到提升,我们的事业才能常青。”这是樊会涛对责任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责任编辑:王占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