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中央企业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 正文
光明无限 情深几许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钱建华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2-08

30余载与电网朝夕相伴,半生守护高原温暖光明。同事们说,他是电网的“守护神”,是大家的“定心丸”,只要有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他叫钱建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一名电网检修工人。他36年扎根青藏高原艰苦一线,足迹踏遍百余座变电站,精准诊断了上万台电网设备,从一名中专毕业的少年一路成长蜕变为电力技术专家,完成创新项目400余项,示范创新了100余项国家专利,节约资金近一千万元。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设备是有灵性的”

10月,在位于西宁市郊的750千伏西宁变电站大型隐患治理现场,钱建华带着几位年轻人,一起处理设备故障,他一身蓝棉布工作服已洗得褪色泛白,脸上被高原的烈日和风沙打磨出了特有的色调,人群中的他神情专注、精干利落。

国网青海检修公司主要承担青海境内330千伏及以上55座变电站和青豫特高压,青藏、青新、玉树、果洛电力联网工程等186条1.1万多公里输电线路的运检任务。如果说国网青海检修公司是负责青海主电网安全的大本营,那么钱建华就是电网安全运维主战场的安全前哨和技术尖兵。

“别看电网设备全是铁疙瘩,它们是有灵性的,只要我们悉心呵护,它们就不会‘闹脾气’。”钱建华这样说。他对它们的“脾气”了如指掌,每当设备“生病”,都能将其精准治愈。

很多人难以置信,在青海电力系统有名的专家钱建华,实属一名“土专家”。起初,初中毕业的他在发电厂从事汽机运行工作,后进入供电公司从事变电检修,后续以优异成绩取得专科学历。

要当好电网医生,技术必须要精。从发电厂到变电站,从八十年代的低压配电网到如今的超高压、特高压主电网,从交流电到直流电,电网技术飞速发展,电气设备日新月异,尤其在高海拔特殊环境下,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规范可参照的情况比比皆是。钱建华跟随电网的发展步伐,主动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设备、掌握新技能、攻克新课题。

技术专家并非徒有虚名。在750千伏西宁变电站的一次检修中,开关刀闸无法分离。情况紧急,钱建华顶着零下13摄氏度的低温和大风爬上设备构架,踮着脚、弓着腰,整个身体俯在冰凉彻骨的金属设备上,神情专注,像是外科大夫正在进行重大手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作业,“哗”的一声,刀闸分离,故障排除,现场欢呼声一片。而他的腿脚被冻得僵硬不能行走,最后是同事们把他从构架上抬了下来。

遇上重大工程验收检修,他经常连续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吃住在变电站。每当说起故障抢修,他都能立马说出确切时间。他如数家珍般地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在海晏变电站,12月份大雪天,三个人处理了一天一夜,设备拆解组装不下20遍,咬着牙把问题找出来排除了故障,这个时候才感觉到累了。”

36年一隅,他参加了青海上百座变电站以及青藏联网、玉树联网、青新联网、果洛联网、青豫特高压等重大工程验收投运,完成上万台开关的检修和数千次设备抢修及应急处理。

不辞劳苦冲在前,风雪无阻勇担当。他坚韧如松、精神如炬。连续多日扎在急难险重作业现场,饿了吃泡面,困了睡工地,是常有的事,在重大抢修中几十个小时不合眼,他是大家心中的“钢铁侠”。

“每一次创新都在解决一个难题”

“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人身及电网安全。”钱建华这样说。他经常强调,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要抓住实用性和效益性。

变电站母线是电网的主设备,长达几百上千米,全部要通过固定支撑装置悬置在空中。由于母线筒的热胀冷缩现象,随着气温变化会伸缩移动,然而,高原温差变化大,母线筒与支撑装置之间常出现卡涩,变电站母线多次出现拉裂故障。钱建华潜心研究寻找解决方案,最后提出用滚动支撑代替原来的滑动支撑,即通过安装滚轮减小摩擦阻力,使母线筒可以灵活伸缩而不出现故障。这项改进措施被应用到了后期所有的新建变电站中,原来的滑动支撑装置也在一次次检修中被逐步替换。

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变电一次设备检修试验规范、标准的编修,编制了青海电网十几类开关设备检修工艺导则,创新改进了运行中高原型旋转式隔离开关、新东北新型隔离开关、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高寒地区新型断路器气动机构等,他牵头研发的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于变电站设备制造工艺方面的创新改造想法,他经常与制造厂家反复沟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升设备安全水平,他提出的10多个创新项目和想法得到生产制造厂的高度认可和推广实施。

他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更有解决问题的过人本领。他走到哪里都闲不住,年过五旬依然每到变电站必去亲自巡视,他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60后”的他经常和“90后”“80后”青年一起忙碌在变电站,对年轻人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将半生所学倾囊相授。为了能让每位学员看清楚、听明白,他陪着学员轮流爬检修平台,一遍遍登梯、一次次操作,有一次甚至引起腰伤复发,可他一声不吭,贴上膏药继续咬着牙坚持。对于青年员工撰写的创新方案,他总是逐字逐句修改,很多时候批注的内容都超过了原文字数。

绚丽的匠心之“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钱建华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创造,实现了青海主电网一项项工艺革新和技术攻坚。如今,他依然秉持匠心和初心,在青海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中,保障“绿电大动脉”的安全稳定,确保清洁能源可靠输送,使坚强电网成为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有力支撑。

“如今,我也成了你”

为了电力事业,钱建华舍弃和付出了太多。

作为儿子,父母生病时只有妻子独自在病床边守护;房子装修、购置家具、联系搬家公司,也是妻子跑前忙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电网设备在一起,但妻子一直特别理解并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作为父亲,儿子的家长会他从未参加过,但儿子的学习情况他一直非常关心,哪科是强项,哪科是短板,平常的爱好习惯等,他都清楚地记在心里。

钱建华深知亏欠家人,疏于对家人的照顾和陪伴,因此他一有闲暇便会尽力弥补,尽可能主动承担家务,不加班的周末一定是他做饭,让妻子休息一下。饭后,他常和妻子一起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儿子说:“妈妈擅长做家常菜,但每逢节假日或家里来客人,硬菜都是我爸做。”

他家的客厅有一盏落地灯,是妻子专门留给他加班晚归时照明的。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常在客厅学习。那些年,经常是他在客厅看书,儿子在卧室做功课。在儿子心里,这是父亲给他最长时间、最近距离的陪伴。

“我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干了一辈子电,对工作特别严谨。”父辈的言传身教,让钱建华明白,精湛的技术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在钱建华的影响下,儿子也立志为电力事业做贡献,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毕业回到家乡,跟随父亲的足迹,也成了一名变电检修人。

现在,儿子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疑惑经常回家向他请教。一家三代传承,家中最多的话题就是“电网、设备、安全”。

“我爸经常在家学专业知识,他的书架上大部分都是电力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的书桌上又多了很多党史书籍。”儿子说,“我也在向父亲看齐,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钱建华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儿子,“爱岗敬业”这四个字要用一生的热情和执着来定义。

钱建华有一个质朴的梦想:“电网十分坚强稳定,设备少出甚至不出故障,以更少的人力和更高的效率来守护更多的设备,让人民群众永远用上放心电。”

【责任编辑:温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