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检曾声渠:拼搏进取,迎着目标前进
中国中检曾声渠:拼搏进取,迎着目标前进

文章来源: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4-28
中国中检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青年代表曾声渠,毕业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监测班,毕业后一直从事环境现场检测工作。在职期间,通过自学完成并取得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上,都拼搏进取,积极向上,明确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2015年的夏天,曾声渠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中国中检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实习到转正至今的六个年华,让他如雏鹰展翅,从一个现场检测员蜕变成现场组负责人,这个过程少不了坚持和信念,而他坚信的正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怕辛劳,担负责任,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工作需要打好基础,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踏入环境领域,曾声渠并没有选择直接接触现场检测工作,而是通过进入实验室学习,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分析整理,他详细了解每个项目在检测链条的全过程,为自己在前端的现场检测工作增加全范围考虑的思维基础,使后端实验室分析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在实验中,曾声渠勤于查阅资料,敢于创新尝试。在2016年,曾声渠参与《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负责前期对滤膜样品中硅铝元素回收率的探索,任务是先使坩埚中标准土壤物质加入定量的碱性氢氧化钠固体,通过马弗炉高温煅烧,让土壤充分消解,用稀硝酸溶出,最后才能上机测试回收率。操作中,他发现称量适量碱性固体,在样品量多的情况下,需消耗大量的称量时间;其次碱性固体量少,不能完全与样品接触,导致回收率差。由此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在25℃下能达到与水1:1融合形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于是利用移液枪添加饱和溶液取代称量固体的步骤,大大缩短称量消耗的时间,并且能完全接触样品。但随后溶液在高温煅烧中,出现急速蒸发,坩埚盖出现大量白色结晶的问题。他结合程序升温,通过低温缓慢蒸发溶液,再逐步升温煅烧,由此解决了坩埚盖上出现大量白色结晶的问题,样品回收率也上去了。此后铜通过反复实验,也证实了整个研究创新流程完全适合运用于实际样品测试中。
工作需要不怕苦,敢于负责任。现场检测工作与风雨并肩,与恶劣环境同行,工作时间更是日未出而作,月已落未息,曾声渠始终没有退缩,反而坚守其中。2018年,曾声渠参与深圳市已回收建设用地土壤调查项目,这是他参加现场任务的首个攻坚战,这三个月正值广东独具特色阴阳脸的春夏季节转换,外场便是雷雨与艳阳无规律切换,而时间紧任务重,他作为现场负责人,不仅需要安排每天的现场任务量,协调现场,又要参与现场工作,结束一天的场外工作,夜里还需审查记录,3月29日至6月29日,曾声渠与团队完成对全深圳约1200个土壤点位的取样工作。在完成土壤攻坚首战后,曾声渠又紧跟着开启广州城市轨道环境调查项目,该任务80%的任务量是噪声振动测试,在深夜地铁站结束运营后,曾声渠与团队进行站台噪声测试。没有列车通行,他们只能从地面一个站点徒步走向另一个站点,完成整条线所有站台的测试。
工作需要统筹兼顾,维护和稳定整个项目的运行。2020年是土壤监测重要的一年,曾声渠先后参与了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项目及深山合作区水源地土壤调查项目。从前线转到后方,不同以往前线工作,他要安排及完成好现场工作,每天交付完成的任务,统筹兼顾,是脑力和体力的搭配,相比前线的汗水和劳力,现如今需要的是赶抢时间,运转维握。在重点行业土壤调查项目中,曾声渠最长达到连续34天到岗。汗水换来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是给他自己最好的荣誉感,也是他给自己最好的能量补给。
值此六年,雏鹰划过悬崖,曾声渠乘着信念展翅翱翔,迎着风翩飞,向着远方更辽阔的地方,是他的成长和蜕变的见证。青春如雏鹰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责任编辑: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