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张亮: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石油张亮: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5-06
5月3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张亮喜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张亮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石油青年,将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技术钻研和传承,始终如一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0岁成为高级技师,32岁成为盘锦工匠,并于同年被评为辽宁工匠。参加工作仅仅13年,35岁的张亮已先后获得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等40多项荣誉。在张亮心里,这不是奋斗的终点,激励他勇毅前行的动力是成为大国工匠,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苦练本领
他是屡创纪录的领跑者
“只要你愿意努力,都会有所建树。”这是张亮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10多年来,他在默默坚守中淬炼本领,成为了电焊行业中的高手、“大拿”,打破了技能工人的晋升纪录,成为了辽河油田最年轻的技能专家。
2009年,刚入职的张亮总是焊接不好,他白天工作,晚上反复琢磨,不懂就问,不熟就练。为了让手握焊接更稳定,张亮用沙袋绑住双臂,每天工作之余还要加练2小时焊接。
“只有练好技术,才能成为一名好焊工。”几年来,他掌握了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全自动焊等10余种焊接技能,先后在中国石油、辽宁省和“一带一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电焊工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他自学考取了EN287国际焊工资质、国家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证书和国际焊接技能护照。
精益求精
他是工程质量的“焊”卫者
2017年,中国石油中标被誉为超级管道工程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28岁的张亮被公司任命为这个国家重大项目的焊接技术负责人。面对全新的设备和工艺,他深感责任重大。
张亮说:“干工作要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检验。”他每天10小时以上,最终在第5天调试出了合适的焊接参数。开工后,他边干边总结,将焊接缺陷汇总成“习题集”,掌握了关键技术。在他的带领下,施工机组实现了连续330道焊口无返修,1481道焊口一次合格率达98%,创下了单机组日焊接41道、月焊接641道焊口的全国纪录。
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不断地进步。张亮明白,要想在高手云集的焊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丰富施工经验。
创新引领
他是辽河速度的刷新者
和所有善于思考的青年一样,创新是张亮心中的光。多年来,他在实践中探索,在挑战中钻研,用坚持和勇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的新突破。
2021年10月下旬,在中俄东线南段三标焊接施工时,由于管径较厚,焊接参数调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每层焊接厚度不匹配导致频繁出现层间未熔合、上下接头处较低等焊接问题。中国石油急派张亮到现场指导,经过研究,张亮将坡口尺寸和焊接参数进行调试,并提出采用双侧吊装组对,确保焊口尺寸的精准度,最终一举解决技术难题。从2021年11月份至今,该机组焊接一次合格率全线排名第一。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张亮逐步总结出“锯齿布管、流水线焊接”、“小坡口大电流快速焊”等施工妙招,解决了漠大2座5万立方储罐制安工程施工技术等现场施工难题220余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专利21项,其中不等壁厚管线焊接、热焊专用导电嘴改进等20余项成果在现场得到广泛应用,累计创造效益5856万元。
传帮带新
他是匠心传承的引路者
“把好手艺传下去,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张亮说道。面对公司技术人才储备的需要,张亮主动拿出“百宝箱”,为他人点亮前行之路。
10多年来,张亮始终秉持“做事情就要做到极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的理念,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十年如一日坚守工匠精神,践行了新时代石油青年的担当。
“师父有个习惯,就是今天能做完的事,绝不拖到明天。我来单位两年多时间,几乎很少看到他准时下班。他总是来得比谁都早,下班比谁都晚。”郑忠善是张亮的徒弟,聊到师父,他这样说道。多年来,张亮累计为中俄东线、陕京四线、西气东输等30多个国家重点项目输送合格焊工2000余人次。参与各类培训4000余次。
【责任编辑: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