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专题  >  央企奋斗者 逐梦正青春  >  榜样 > 正文
航天科技六院八〇一所载人部:铸天宫推进力量 圆神州飞天梦想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5-2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八〇一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简称载人部)主要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飞行器,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空间站核心舱、空间站实验舱I、空间站实验舱II和光学舱等国家重大型号的推进补加系统研制任务,以及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等工作,引领着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载人部目前共有成员32名,平均年龄32.4岁,其中35岁以下2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27人,是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创新能力突出、善于攻坚克难、团结协作进取的年轻团队。

空间站是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体现,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的重要部署,而推进系统则是整个空间站在轨运行的动力基础。为了确保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载人部肩负了攻克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重要使命。团队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并圆满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发射及飞行、载人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突破,九天再迎“中国宫”

针对空间站在轨运行不少于15年的设计寿命要求,载人部团队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大胆提出,细致论证,在自动控制、霍尔电推、人机工程等数个领域为天和核心舱贡献了三个“首次”。

首次实现推进剂自主补加。推进剂是空间站持续在轨运行的基础,为确保交会对接后,货船内的推进剂更加精准地补加到核心舱内,团队首次提出了自主补加设计方案。设计研发了智能推进管理器,编写了三百余条故障预案,并创新性地对补加流程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使整个补加过程不依靠地面指令干预或航天员辅助操作即可自主完成,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次使用霍尔电推进发动机。为确保空间站在运转过程中,不因地球引力而影响轨道高度,同时节省化学推进剂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团队大胆提出了使用霍尔电推进发动机的技术方案,通过多轮方案设计和试验验证,最终为天和核心舱配备了4台自主研发的霍尔电推进发动机。这也是我国首次将电推进动力系统运用到载人航天器上。

首次为航天员设计了出舱更换维修方案。由于空间站设计寿命超出部分重要设备的工作寿命,团队结合实际需求和产品风险评估,综合考虑了航天员需求和产品工效学,设计了推进系统多种重要设备可由航天员出舱在轨更换维修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空间站使用寿命。

精细管理,质量进度“双确保”

面对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和严峻的形势,载人部始终秉承“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航天质量观,在统筹部门资源的同时,作为推进分系统型号抓总管理部门,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细化流程,精心组织协调兄弟部门及外协配套单位开展型号研制工作,有效确保了载人工程重点任务的完成。

为了实现百分之百的飞行成功率,载人部针对天和核心舱推进分系统开展了大量的质量分析和质量复查工作,团队全面梳理和检查了产品2000余条焊缝和产品极性,并针对推进系统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细化到组件级的产品保证要求,确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面临研制周期紧,研制任务重的问题,为了保障任务节点,在项目初期团队便制定了并行研制的开发策略。还对不同研制状态产品实行动态投产策略,在不耽误任务主线和确保产品质量受控的前提下,成功按期交付试验,保障型号主线研制进度。

人才筑基,青年助推“航天梦”

在承担重大工程研制任务的过程中,团队极其注重内部科研力量的阶梯式培养。成立“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课题组”,以“传承老一代航天传统、发扬新时代航天精神”为宗旨,建立了“科研师徒制”,通过“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方式,提高青年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依托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型号专业技术交流”“青年科技论坛”“青年员工技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讲座,定期为设计人员充电,激发科研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促进团队协作。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培养了许多青年骨干和技术专家,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红旗党支部”、“航天金牌班组”等荣誉,成员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天和核心舱推进分系统之于中国空间站,一如万里长征之于中国革命,十余载峥嵘岁月,汇众人之智破千难万阻,聚团队之力越千山万水,终成天宫梦想。在这风雨兼程的十多年里,载人部始终奋战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推进系统研制工作一线,不仅成功研制出了国内最为先进、最为复杂的推进系统,更是铸就了一支甘于奉献、敢打敢拼、能打胜仗的推进系统研制团队。对于未来,团队没有一丝懈怠,团队将为我国航天活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为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温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