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专题  >  节能减碳 央企行动  >  央企行动 > 正文
中广核落实“双碳”目标 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6-15

中广核始终以“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不断推动清洁能源建设,不断优化节能环境管理,持续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历经十余年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中广核“6+1”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燃气、热电联产等类型。截至2021年底,中广核在运总装机容量突破2800万,总累计上网电量2859亿度,等效减少标煤消耗8648.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786.9万吨,相当于种植森林64.3万公顷。

中广核积极探索植树治沙与光伏治沙“双向碳中和”模式,利用内蒙库布其沙漠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光伏清洁能源项目,既解决了周边民用燃料缺乏的问题,同时还保护和增加了人工植被覆盖率,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治沙”之路。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已投运光伏电站5座,装机容量达到62万千瓦,项目结合“种树+种草+养殖+发电”一体化的生态光伏产业模式,已有效治沙3万亩,用“人进沙退”推动内蒙库布其沙漠生态格局转变,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中广核在风电领域形成“海陆并举”的格局,海上风电成为继核电后又一“集团战略”。截至目前,中广核国内已储备海上风电资源超2300万千瓦,东海上风电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双十”标准(离岸不少于10千米、水深不少于10米)项目,岱山、嵊泗海上风电成为浙江省最大海上风电场群,截至目前并网运行235.8万千瓦海上风电。

中广核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新能源+”产业建设,不断优化新能源建设模式,打造低碳、绿色、经济的场站。当涂太白电站积极培育产业生态圈,积极探索集光伏发电、渔业养殖、观光旅游和农业科技实验等于一体的复合运营模式,通过制定“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水环境治理新模式,促进光伏区6000亩水域水质优良、环境优美。通过与当地农业公司合作打造农业养殖示范基地,饲养鱼、虾、蟹、珍珠等当地特色水产品,当涂太白电站2021年实现收益200余万元,并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打造产学基地和科普基地,成为当地水文环保监测、文化旅游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示范光伏电站,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立足现有风光业务,中广核积极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在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中广核建成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成功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为国内光热行业提供了技术及规范标准。2022年3月中广核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进程。

进入能源新时代,中广核坚定不移瞄准“双碳”目标,充分发挥海上风电先发优势,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上跑出中广核的加速度,实现新增装机、资源储备新目标。同步推进新能源与氢能、储能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为绿色能源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温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