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专题  >  习近平的国企足迹  >  学习动态  >  中央企业 > 正文
中国铁建:铭记殷殷嘱托 致力民生工程 踔厉谱写新时代的惠民华章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8-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中国铁建国家重点项目调研。在施工现场、在员工驻地、在项目开竣工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关怀、殷殷的嘱托,镌刻在中国铁建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心间。

十年间,中国铁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编织大地经纬,成就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用科技创新、惠民利民、生态环保的实效,奋力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之城”新地标雄安站

筑路成网 经济民生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连!在四川简阳,中国铁建承建四川简阳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890条硬化乡村公路遍布简阳34个乡镇,占简阳38个乡镇的90%,总里程658公里。这些道路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方式,更带动沿线各种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简阳经济全面发展,成为中央企业为乡村振兴编写的致富“密码”。

通!在陕西西安,中国铁建承建的西北最大地下互通框构隧道市政工程完工,西安城东重要南北大通道——经九路全线贯通,困扰西安市民20多年的“断头路”一去不复返,促进了城市道路畅通和市民便捷出行。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时间拨回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连线中国铁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他勉励大家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犹如一剂强心剂,激励、鼓舞着中国铁建雄安站建设者。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铁建万余名建设者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在创造“雄安质量”下功夫。建设者经过上百次实验,使雄安站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建设的高铁站。

从雄安站出发,旅客乘坐京雄城际铁路最快19分钟到达北京大兴机场,最快50分钟到达北京西站。自此,雄安正式进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

在中国,现代化都市圈、城市群正加快建设。

草桥站站建筑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北京目前建成的体量最大的地铁站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铁建承建的大兴机场线草桥站,在视察这座现代化站房时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中国铁建听令而动,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重心,一条条由中国铁建建设者铸造的“铁龙”迅速在大中小城市间舒展。在京津冀这一“世界级城市群”,开通城轨线路39条,总长1202公里;在长三角,国内最大互联互通智慧城轨网全面铺开;在粤港澳大湾区,5座城市开通运营线路35条,“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生活大幕拉开……

从“连线成片”到“加快成网”,中国铁建深度参与了所有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与建设,穿行于地上地下的“轨道交通大动脉”,让流动的中国彰显出繁荣发展的活力。“轨道上的城市群”让“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经济圈”成为现实。

流动的中国不止于此。飞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穿越戈壁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包围”世界最大沙漠的和若铁路……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铁建方案”让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隧穿江越海,通达八方,“朝发夕至”“单日往返”的红利正惠及更多百姓,交通运输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逐年增强。

世界穿越戈壁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

引水惠民 滋润万千干渴土地

铺开中国版图,甘肃犹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西北大地上。“天上来”的黄河水,从这里蜿蜒流过。

位于陇南的洮河,是黄河上游的第二大支流,水量充沛,水清见底。然而,因西秦岭、兴隆山、马啣山山地及陇西黄土高原的阻隔,陇中地区人民却长期饱受缺水的困扰。

“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是甘肃人祖祖辈辈的梦想。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铁建施工的世纪“解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一期总干渠工地视察,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国铁建建设者攻克地形复杂、隧洞占比87%、渡槽繁多等水利施工技术难题,于2014年12月28日实现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陇中百姓“靠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甘肃中部干旱地区3市7县区232.5万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当陇中百姓喝上清甜的自来水时,在秦岭深处,有一批来自中国铁建的建设者正凿渠穿洞,解“渴”关中,以期不再让缺水成为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因素。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重要参与者,中国铁建建设者已在这里接续奋斗了13年。13年间,建设者经历了上千次岩爆、涌水,终于在今年年初,打通了98.3公里长的秦岭输水隧洞,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底部贯穿秦岭的壮举,长江、黄河再次“牵手”指日可待。

据了解,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每年将15亿立方米汉江水“引”入关中,让1400多万关中人喝上长江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国铁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十年间,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滇中引水工程进展顺利,内蒙古一号水利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全速推进,我国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成功通水……中国铁建参与建设了多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在筑牢国家水网主骨架、打通国家水网大动脉的同时,也使上千万百姓饮水得到保证。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道5号支洞

关爱民工 建设大军稳如磐石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百姓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常牵挂的事。2013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铁建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建设工地,走进工人们中间,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

“那天很冷,外面刮着风。总书记到‘夫妻房’里看望我和家人,还送给我女儿书包和学习用品。”中铁十四局农民工范勇对9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慰问时强调,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

当被问到“还要在中铁干多少年”时,范勇毫不犹豫:“只要能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

让范勇“一直干下去”的动力,来自于中国铁建为推进农民工群体向产业工人队伍转变所做的努力。

十年来,中国铁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和提高农民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大力推行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增强农民工归属感;严格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跟着国企干活不用担心拿不到钱”已成为中国铁建100万农民工的共识;建立农民工夜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手把手教会农民工先进生产技术,把关心关爱农民工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中国铁建在注重提高农民工“技能值”的同时,还挂念他们的衣食住行。

每到年关,在施工现场奔忙一年的农民工兄弟,都会从“大家”出发,回到各自的“小家”。在春运期间,中国铁建或成立小组帮农民工购票,或租用大巴车送农民工返乡、或帮农民工争取免费车票……一项项举措,温暖着农民工“返乡路”。

温暖的不止“返乡路”还有“复工路”。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仍未解除。2020年至今,每年春节后,中国铁建在建项目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的同时,不忘农民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复工复产大潮中,中国铁建开展“春风行动”,一辆辆“中国铁建号”专车从湖北、云南、河南、湖南等地出发,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工地服务,让农民工免费、安心、安全返岗复工。

前路漫漫,还需砥砺前行;再创辉煌,更应实干奋斗!中国铁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更高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中国铁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